2005年10月,富迪“講創業故事”有獎征文活動開展,創業網(www.fswenwen.com)作為本次活動的協辦方,對本次活動全程網絡支持,以下是征文精彩故事展播。
故事標題:生命不需要代勞 分數: 757
昵稱:豬八戒 發布時間:2005-10-31 11:13:14
文章內容:
生命不需要代勞
在人間
我的童年和許多鄉下的孩子一樣充滿快樂和美好回憶:在一望無際的田間小路上奔跑;在潺潺的小河里游泳、嬉戲、捉魚;在樹林里捉蟬、采木耳;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讀書一邊牧羊,看夕陽晚霞伴著我的羊群回家……
可是,我13歲那年暑假以后的日子,一切都成了回憶,我再也沒有看到過昨日的風景。我父親病倒了,高昂的醫藥費讓一個貧困的農家難以承受。我在家中排行老大,兩個弟弟都在讀小學。我看到同齡的伙伴有好多輟學去南方打工,我想我應該為家放棄點什么,于是加入了南方打工的大軍。
那年我來到廣東一個小城市做建筑小工。我們每天5點多就起床上工,12點下班,休息一個小時,一點又上工,直到晚上7點。每到晚上就好象虛脫一樣,剛開始幾乎堅持不下去,蚊子咬的傷發炎化膿。工地上的工資都是年底或者半年一結。工地上提供冬瓜蘿卜湯加大米飯。就這樣做了一年,為了節省幾百元的路費,春節也沒有回去。除夕的夜里,我流著眼淚,遙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不要為我擔心,我在外面一切一切都很好。
1995年夏天我來到武漢,跟人學習做燒餅。我15歲那年,爐子差不多和我一樣高,做燒餅的時候還要掂起腳,才能放進爐膛。手或者手臂碰到爐膛,就聽見皮膚的被燒烤的滋滋聲。凌晨兩三點鐘起床忙活,白天忙一天。燒餅要現烤現賣的才香,要一直守在爐子邊,一直那么站著。有點小技術,比如火候、配料、手法等。技術好的人做的燒餅有光澤,味道純正,小朋友特別愛吃。
靠一個親戚的幫助,半年后,我也做起了燒餅老板。一個月后,我計算下收入:去掉房租、生活開支、工商稅務等,還余1000多元。于是我又從家鄉帶來兩個徒弟,擺了兩個點。雖然生意不是很好,兩個加起來每月也有兩千左右的收入。做燒餅有季節性,天熱了人們不愛吃,只能做年前年后七八個月。夏天的時候,我就帶著徒弟做小吃生意。我學會了做拉面、刀削面、燴面、烤羊肉串、豆腐串、土豆串、魚片什么的,收入也不錯。只要能吃苦,那兩年做什么生意都賺。
白天我和徒弟們做生意,一閑下來,就看書。知識改變命運是支撐我堅強的信念。
1997年三月,我回家鄉參加中考,以優異成績考入省重點高中。家里還完了債務,還剩下一兩萬,能照顧弟弟和自己讀書了。我又一次踏入學校的大門。
2000年的高考,我以優異成績被安徽理工大學錄取,學習市場營銷專業。
我的大學
大一那年的暑假,我父親舊病復發,而我正讀高中的弟弟成績優異,我不得不做了一個決定-----休學!我應聘到一家公司做業務員。那是一家剛剛起步的中外合資企業,發展迅速。兩三年間發展為一家新型化學建材上市企業。對于我,連和女孩子說話還很緊張臉紅的業務員,我知道需要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員工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我覺得這種管理很能鍛煉員工,尤其年輕人,我喜歡這種軍人化訓練員工的模式。頗有內蒙軍團的豪氣沖天的膽量與魄力,超乎尋常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義無反顧地將市場進行到底。
休學一年結束后,我返回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
我不能像別的大學生那樣,每到月底等著家長的匯款,或者打電話給家長求助,我必須靠自己打工。那年暑假我的家鄉發了大水,顆粒無收。父母年紀大了,在家種地很不方便。為了照顧父母,同時我也能順利完成學業,我決定把父母從鄉下接到我讀大學的那個城市,帶他們做生意。這是個小城市,我父母沒有讀過書,也不會做生意,我母親走在街上還迷方向。剛到這里的時候,我母親揀到一疊錢,問每一個過路的人,“是不是您的錢”。
我們只能做點投資小,收益快的小買賣。背井離鄉的人必須特別謹慎的做生意,做自己擅長的,因為他們知道失敗意味著什么?我憑著這么多年打工的積累的手藝,決定帶著父母做盒飯。 每天早晨四點我就起床了,然后就去市場賣菜。我家鄉是吃面食的,我父母不會做米飯,米飯都是我來煮。不過我母親炒點家常菜還可以的,大多是我親自做。把這些全做好,就七八點了,我還要去上課。
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來吃得人多了。我就多燒點開水,放點茶葉,有時我也燒點免費的蛋湯給他們喝,他們也成了我的老主顧。雖然利潤薄,每月也能賺個八九百,夠我和父母生活的了,還能供我弟弟讀高中的生活費。 我看到每個周末都有一大排大學生站在商場或者新華書店門口尋找家教工作。我也曾加入尋找家教的隊伍。憑著我優秀的條件,我找到了兩份家教的工作(每小時8元,這是我們這個城市的家教價格)。可是他們家離我們學校都很遠,時間上調整不過來,堅持了不到兩個月就放棄了。
有天我突發奇想:何不在學校附近辦個輔導班?這樣既能為需要家教的學生提供服務,又能為大學生創造勤工儉學的機會。我的這個提議立刻得到兩個合伙人的響應。 我們在學校附近租了兩間房子,從二手市場買了桌凳,教室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在我們的不懈努力和準確的市場判斷下,輔導班第一期我們就招生了四五十名孩子。而我們花費的成本還不到一千元。
生命不需要代勞
給孩子們上課時我曾經講了這樣的兩個故事:
童年我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每年都孵好多小雞。記得五歲那年,我看著那些即將出殼的小雞艱難掙扎的脫殼,特別心疼,就拿一個小石塊,一個個的沿小雞嫩黃的小嘴邊敲開一個小洞,然后一個個的把剛長出絨毛的小雞與蛋殼分離。這時,外婆回來了,我還小有成就的說我幫小雞“接生“拉。外婆慌忙去看,很慌張的樣子。我再看那些被我”接生“的小雞,都在痛苦的掙扎,奄奄一息了。而那些自己慢慢,艱難從蛋殼掙扎脫殼的小雞都能站起來走路了---
和我犯同樣錯誤的還有一個例子。
一只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一直在觀察著,蝴蝶在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幾個小時過去了……接下來,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了,看樣子它似乎已經竭盡全力,不能再前進一步了……這個人實在看得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出來,但是它的身體很萎縮,身體很小,翅膀緊緊地貼著身體……他接著觀察,期待著在某一時刻,蝴蝶的翅膀會打開并伸展起來,足以支撐它的身體,成為一只健康美麗的蝴蝶……
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實際上,這只蝴蝶在余下的時間都極其可憐的帶著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這個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這是生命的安排,要通過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這樣它才能在脫繭而出后展翅飛翔……
孩子們受故事的啟發進步很快,這就是我們輔導班最大的特點:激勵,開發學生潛能與學習興趣。我們輔導班的名聲也不斷擴大,來報名的孩子越來越多。
在經歷了“盒飯生意”、辦輔導班等事件后,我深深體會到: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實干的精神,做個實干者,擯棄華麗的高談闊論,進取而穩健地選擇自己的職業理想!而我常常聽到一些大學生抱怨:我很苦悶,我們學校不是重點大學,沒有影響力,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我對這個社會很失望,為什么沒有人愿意幫助我……
媒體還報道說近年社會上出現這樣一類人群:畢業后,害怕找不到工作,害怕工作壓力,在家靠父母供養,成為依賴父母的寄生蟲,也是這個社會的寄生蟲!
生命中許多經歷是不能代勞的,如果生命中沒有障礙,我們就會很脆弱,我們就不會像現在那樣強健,我們將永遠不能飛翔…… 也許別人拉你一把同時也永遠的拉走你一生與艱難困苦抗爭的機會,拉走了你生存的不二法則--就像那只蝴蝶,她永遠不能飛翔了,沒有經歷生命的洗禮,她永遠不能享受繽紛繁華的春天。
生命不可代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