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該是青春正旺、事業小有成就的年齡,然而阿偉的人生行走在美麗天堂與魔鬼地獄之間的羊腸小道上。曾經繽紛的歲月一頁頁撕去,負重與焦慮的心使原本美好的記憶成為不堪回首的“苦難”代名詞。懼怕回憶、逃避現實、指望大獎快快到來,這是阿偉此時唯一的心情。
我們讓尹辰將阿偉的經歷寫出來,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有關財富和人生的感悟。
1、一同創業半道夭折
事情要從十幾年前說起。阿偉是我通過詩友會認識的。“文人騷客”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倆不約而同有了下海經商的想法。1993年春天,我從一位老板處借來一張營業執照,就開始了我倆的共同創業征程。
當時我拿出9000元,算阿偉投資一半,租下幼兒園一個辦公室,電腦經營部就這樣開張了。不出3個月,投資收回,還賺了近萬元。這對初涉商海的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我和阿偉高興得雙腳直蹦,就差沒能飛起來。
周圍幾位朋友得知我倆下海首戰告捷的消息,紛紛前來祝賀,并強烈要求入股。我們同意了,并在外借個門面房想把蛋糕做大。但矛盾由此而起。隨著投資人不斷加入,有發言權的人同比例增加。吵了半年,最終因為利潤分配不均,這場不到一年的創業便告失敗。我和阿偉也散了伙,各走各的路。
2、單打獨斗大有斬獲
有了第一段創業經歷之后的阿偉,不久就開始了單打獨斗的日子。他向眾親戚借了3萬元,在街道辦的幫助下,搞到一個帶執照的小門面房,磨拳擦掌當起了總經理。靠著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送貨員,硬是在IT市場中拼出一條生路。
不出一年,債務全部還清尚有小盈小利。第二年可是個豐收年,去掉開支凈賺十幾萬元!沒想到業績會如此輝煌。眾親戚驚艷無比,忙再送錢來,算作投資,投資回報按照每年10%結算。有了充裕的創業資金,阿偉的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三門電話還不夠用。一天,我有事找阿偉,打了半小時電話好容易才通。他不無得意地說:“怎樣!電話不好打吧?告訴你,我的銀行對賬單已長達5頁了!”
不久阿偉想開一個分部。他看中某商務樓一套房間,70平方米,租金低廉。不過要是買下還要便宜,就20多萬元,等于是拿租金當購房款分期支付,白天辦公晚上還可以居住。阿偉當即掏出3萬元作定金,眼睛都沒眨一下。又花了幾萬元裝潢,他的小公司新形象就這樣燦爛地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