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合同簽不得 權益誰來保障?
服務縮水,貨不對板,難道當初什么協議或合同都沒有嗎?“合同是有,但這合同簽不得啊!”雷女士拿出了那份隨第一批貨品發過來的合同書。合同條目規定自合同簽訂之日起,雷女士需向對方一次性交納貨款2.88萬元整,對方將為雷女士首批按市場價免費鋪貨共4.88萬元。“當初公司負責人說合同涉及商業機密,不能公布,只是給我們看了一個合同的樣本。并且說只有當我們繳納了2.88萬元成為會員了才能跟我們簽訂合同。”雷女士介紹到,當初因為擔憂優惠期有限,草率交了錢,卻不料這份合同書相較于當初看的那份合同樣本“變了臉”,不但4.88萬元的貨物變成了Cye.com.cn按市場價合計,產品規格、質量未做具體約束,當初承諾的服務也“濃縮”成了“乙方享有分享使用甲方的經營技術資源”。無奈之下,雷女士只好和對方協調,不料卻遭遇踢皮球。“聯系得最多的是一位叫做周經理的人。沒交錢的時候人很熱情,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她,一天三個電話,還有短信。現在去找她不是說等下處理,就是說這個不由她負責。”當著記者的面,雷女士撥通了那位周經理的電話,詢問合同事宜。接電話的不是周經理本人,并告之雷女士這個事情不由周經理負責,請找售后經理。雷女士撥通了那位售后經理的電話,但撥通了三次都無人應答。“這個很正常,每次都是這樣。他們其實經常在一起,或許是故意不接電話。”
談及文體玩具店的發展,雷女士顯得很悲觀:“為了這個店我們姐妹倆投了近10萬元,現在只怕是要泡湯了,可這都是我們這幾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血汗錢,怎么不心痛啊?”雷女士介紹,她們曾向對方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投訴,但對方答復涉及經濟糾紛,不歸他們管轄。她們也咨詢過相關律師,律師卻坦言前期承諾不具法律約束力。“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少上投資加盟的當。同時也希望好心人能幫我們姐妹倆想想辦法,幫我們討還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