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在創業熱潮中,創業者的盲從傾向特別明顯。如何讓創業培訓更貼近現實,發揮實效,將是中國創業培訓在今后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北京一家影視公司工作5年后,曹鑫決定另立門戶,開一家自己的公司。日前,他正四處奔走,忙于公司選址。而重慶大學畢業的石維佳也準備放棄在衛生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籌劃著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窗簾店。
記者發現,即使在平常的聊天、談話中,很多年輕人也都會情不自禁地把話題扯到自主創業上。一時間,開公司、創業,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什么人都可以創業嗎?
可是,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除了雄心壯志,更多的共同點依然是:茫然和盲從。
中國創業活動的活躍指數TEA指數值為16.4%,也就是說,每100人里有16.4人創業,這個比例在國際上也名列前茅。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在創業熱潮中,創業者的盲從傾向特別明顯。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建和他的團隊從中國24個城市抽樣調查中發現:中國創業活動的創新性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排名十分靠后,與創業活動活躍性排名完全顛倒。
“創業項目雖然很多,但是具有新產品、新市場的項目卻很少。大多數都是屬于跟隨性創業。被譽為最具有活力和創新性的大學生群體,創業創新性也不容樂觀。不少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也多類似開服裝店、飯店、做外賣等傳統模式。”
高建教授坦言: “創業活動開拓新市場、發掘新產品的少,類似從一家飯店到另一家飯店的模式占了絕大多數,令人不安。
與國際競爭存在差距的同時,中國各城市間的創業差距也在逐漸拉大。一些創業高活躍地區與創業沉寂地區、不活躍地區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Cye.com.cn通過調研發現,決定區域創業差異的核心是人力資本、技術發展。技術發展即創新性其本身與人的能力和素質緊密相關。也就是說,決定區域創業成功率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綜合素質因素,而不是其他環境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