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自身條件確實不好,大部分人技能少、身體不再強壯。其實人到中年,創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年51歲的郭惠英48歲時開始創業,如今,她的生意紅紅火火。
專家認為,中年人的閱歷和經驗,會讓他們在選擇創業時更加慎重,但也正是這份慎重和冷靜的堅持,往往能夠幫助他們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事業突破口”。
A
創業讓她發現另一個自己
鄭州市民郭惠英原先是鄭棉六廠的職工,失業之前,她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能開店當老板。
“以前的工作收入不高但穩定,直到單位突然宣布破產,那年我才40歲出頭。”沒有特長,也不會別的技術,再找工作談何容易,郭惠英說,“應聘單位一看我的年齡就首先搖頭,我能干的只有保潔、保姆等職業。”
“身邊的朋友都勸我創業,考慮之后,我決定先學一門技能,改善知識結構。”喜歡醫學的她前往北京拜師,學習一種流傳于民間的“體控電療技術”。2007年6月,她在鄭州市的第一家“體控電經絡保健”店面開張了。如今她事業發展迅速,從鄭州的一家示范店到在洛陽、北京、深圳都開辦了加盟店。
“現在,我已經是另一個自己,不斷發現創業的樂趣。”她說。
B
國企干部
主動辭職
做“節能”
和郭惠英不同,今年40歲的申國強是主動辭職,創業之前,他當了17年技術員。
“我創業的時候是36歲,正是上養老下養小的時候,主動創業就是為了避免未來被動失業,當時覺得必須給自己施加壓力,跨出這一步。”申國強說,創業的前3年,是自己重新了解社會的3年。
“沒做過生意,自己從焦作來到鄭州,完全是從頭打拼。”第一個冬天,申國強騎著自行車逛遍了建材和采暖市場,帶著自己代理的節水、供熱節能產品向采暖產品經銷商一一推薦。在大型鋁廠工作過的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項目:為供暖產品進行節能方面的技術支持,提供智能化設計和服務。
創業并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申國強說,特別是在企業有過經驗的人,他們一般具備對人的判斷能力、了解有效的管理模式等,使得一個中年創業者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團隊,成功的幾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