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山東省濱州市的青年創業電視大賽,有幸出任總決賽評委。通過對幾位決賽選手的接觸,歸納了幾條初創業者常見的創業誤區,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創業不等于賺錢。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初都會把賺錢盈利作為創業的目標,且認為如果不是為了賺錢為什么創業?創業一定要追求盈利的,但盈利不代表創業的全部。
創業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你選擇了創業,就是選擇了像所有創業者一樣生活。創業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無論吃飯、睡覺、你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和創業相聯系;你的家人無論情愿還是不情愿,都會和你的創業聯系在一起。所以,選擇創業,首先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賺錢是一種結果,導致結果的原因是清晰合理的商業模式和腳踏實地的行動。想賺錢不一定能賺到錢,找到對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對,賺錢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賺錢的方式有很多,有合理和不合理的方式,有道德和不道德的方式,有合法和不合法的方式,創業者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二、競爭不等于你死我活。
創業離不開競爭,商業社會中的競爭激烈而殘酷。但多少年來的商業實踐都證明,欲置對手于死地而后快的競爭最終也將把自己拖入死地。現代的商業社會從競爭走向競合,學會尊重對手,無論自己有多么大的競爭優勢,懂得給對手留有生存的空間和起碼的尊嚴,才能讓自己活的安全并贏得對手的尊重。
三、連鎖不等于開店。
很多初創業者選擇連鎖作為做大做強的首選方式,強調擴張速度的重要性。連鎖的核心在于標準化,在于流程的設計。之所以強調開店的速度,說明沒有核心的優勢和競爭門檻,所以害怕市場的模仿者出現。史玉柱先生說的好,“試點市場快不得,全國市場慢不得”。不急于多開店,先致力于開好店,在很多情況下,慢就是快。基礎不牢,連鎖的結果一定是連而不鎖。
四、人才不等于好員工。
許多創業者強調團隊成員的優秀和難得,姑且不論這些人才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是人中龍鳳,一個基本的前提是,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企業的規模和成長速度如果不能匹配優秀人才的才能施展空間,對雙方都是一種痛苦。所以,初創業者不要迷戀博士和專家,選人時更多關注兩點:適應性和互補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