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評估準則
1、合理的稅后凈利:一般而言,具有吸引力的創業機會,至少需要能夠創造15%以上稅后凈利。如果創業預期的稅后凈利是在5%以下,那么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
2、達到損益平衡所需的時間:合理的損益平衡時間應該能在兩年以內達到,但如果三年還達不到,恐怕就不是一個值得投入的創業機會。不過有的Cye創業機會確實需要經過比較長的耕耘時間,通過這些前期投入,創造進入障礙,保證后期的持續獲利。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前期投入視為一種投資,才能容忍較長的損益平衡時間。
3、投資回投率:考慮到創業可能面臨的各項風險,合理的投資回報率應該在25%以上。一般而言,15%以下的投資回報率,是不值得考慮的創業機會。
4、資本需求:資金需求量較低的創業機會,投資者一般會比較歡迎。事實上,許多個案顯示,資本額過高其實并不利于創業成功,有時還會帶來稀釋投資回報率的負面效果。通常,知識越密集的創業機會,對資金的需求量越低,投資回報反而會越高。因此在創業開始的時候,不要募集太多資金,最好通過盈余積累的方式來創造資金。而比較低的資本額,將有利于提高每股盈余,并且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未來上市的價格。
5、毛利率:毛利率高的創業機會,相對風險較低,也比較容易取得損益平衡。反之,毛利率低的創業機會,風險則較高,遇到決策失誤或市場產生較大變化的時候,企業很容易就遭受損失。一般而言,理想的毛利率是40%.當毛利率低于20%的時候,這個創業機會就不值得再予以考慮。軟件業的毛利率通常都很高,所以只要能找到足夠的業務量,從事軟件創業在財務上遭受嚴重損失的風險相對會比較低。
6、策略性價值:能否創造新企業在市場上的策略性價值,也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一般而言,策略性價值與產業網絡規模、利益機制、競爭程度密切相關,而創業機會對于產業價值鏈所能創造的加值效果,也與它所采取的經營策略與經營模式密切相關。
7、資本市場活力:當新企業處于一個具有高度活力的資本市場時,它的獲利回收機會相對也比較高。不過資本市場的變化幅度極大,在市場高點時投入,資金成本較低,籌資相對容易。但在資本市場低點時,投資新企業開發的誘因則較低,好的創業機會也相對較少。不過,對投資者而言,市場低點的成本較低,有的時候反而投資回報會更高。一般而言,新創企業的活躍的資本市場比較容易創造增值效果,因此資本市場活力也是一項可以被用來評價創業機會的外部環境指標。
8、退出機制與策略:所有投資的目的都在于回收,因此退出機制與策略就成為一項評估創業機會的重要指標。企業的價值一般也要由具有客觀鑒價能力的交易市場來決定,而這種交易機制的完善程度也會影響新企業退出機制的彈性。由于退出的難度普遍要高于進入,所以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創業機會,應該要為所有投資者考慮退出機制,以及退出的策略規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