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商標曾經風行一時
“江西有個酒廠想花9.9萬元,買走我受民歌《同志哥,請喝杯茶》啟發而注冊的商標‘同志哥’,我沒有同意,因為我的估價是100萬元。”一位商標注冊者說。
然而,更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湖北黃石人劉泉曾將百萬家財統統投入到160多個商標中去,經過多方努力,最后168個商標砸在手里,生活慘到連兒子的學雜費都交不起了。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在表達同一個意思:投資商標門檻低,費用項目少,只要有一個能高價轉讓,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何樂而不為呢?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傾向于找個名牌,看其在其他相近類別有無注冊,如果沒有,就趕緊出手。比如“特侖蘇”在乳品外的玻璃工藝品等其他類別被人搶注。這些商標一個就能賣出幾十萬元。
有一家公司就曾試圖搶注“阿里巴巴alibaba”商標,然后以此向馬云勒索一筆,結果卻被判為敗訴,也遭到輿論的譴責。
靠炒作賺錢的沒幾個
現在看來,搶注商標的生意并沒那么簡單,商標成功轉讓的案例太少。《投資與理財》曾在上期的“財迷問財迷”板塊中刊登過一名讀者來信,就是關于商標炒作的。其實這與賣QQ號、賣微博賬號、賣電話號、賣網址很相似,許多人頭腦一熱,就注冊一個商標,夢想著一夜暴富,結果卻只能啞巴吃黃連。
當記者在加入的一個投資群里說起此事時,一個自稱曾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工作過、網名為“無名”的網友說,每年商標局受理的申請實在數不勝數,也一直非常謹慎審查申請人提交的各項資料。可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成功申請到了商標,并進行惡意炒作。
經過朋友介紹,記者聯系到了注冊過20多個商標、卻一個都沒賣出去的家住南京市江寧區的王先生,他帶著滿腹牢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我現在就是后悔啊!本來聽人說這個挺掙錢的,所以從去年年初起,就拿錢找不同的代理機構,以自己和親朋好友的名義去注冊商標,到今年3月份為止,已經成功申請了20多個商標。每個2000元的成本,前后花了五六萬,可一個也沒有賣出去。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買彩票去呢!”
王先生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因為根據國家規定,注冊的商標三年未用,就會被注銷。也就是說,三年之內,如果王先生的商標賣不出去,當初他投資的幾萬元錢等于打了水漂。
據王先生透露,像他這樣拿錢投資商標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賺到錢的沒有幾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