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普遍的情況是,許多創業者制定計劃的方法更像是大企業的傳統計劃方法,過分強調計劃的詳細性,過分關注細節。著名學者麥格拉思和麥克米倫曾指出,這種計劃背后隱藏的Cye假設常被看作是事實,而不是被看作為有待檢驗和質疑的推測。當面臨較低的不確定性時,細節意味著精確和謹慎,因此出錯的可能性較低。但創業者通常面臨的是高不確定性,很多假設僅是大膽的猜測而已。“我們的產品比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性能高很多,顧客肯定會爭相購買”、“我們的企業成長潛力十足,很多有志之士都會加盟”、“我們的技術申請了專利保護,其他人不可能進行模仿”等等,他們常常這么表述。不難想像,這其實往往是創業者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因此他們不可避免會經歷對最初計劃的偏離,導致需要根本性的重新定位。
為此,麥格拉思和麥克米倫開創性地提出了探索驅動型計劃方法,這是一種更適合創業型企業的計劃方法。該方法承認在創業開始階段所做的判斷幾乎都是假設,并且將假設的“證偽”視為計劃的關鍵所在。探索驅動型計劃主要包括必備四個文件:
逆向損益表。反映創業項目的基本經濟情況,要求創業者首先明確打算實現的利潤是多少,然后據此推導出需要多少收入,以及允許的成本是多少,而不是從估計收入,以及現實的成本推導出能夠實現的利潤。
運營情況預測說明書。用來展示創業過程中研發、生產、銷售、配送和售后等所需的全部關鍵活動及相應的成本結構,這些活動一起構成了可允許創業成本。
重要假設檢驗表。列出一份創業要取得成功的假設清單,只有這些假設成立了,運營情況預測說明書中的數字才可能是可行的。清單上的條目順序按重要性排列,關乎創業成敗的假設和不用花多少錢就能檢驗的假設排在最前面。
重大事件計劃。詳細說明每個重大事件發生時有待檢驗的相關假設,識別關鍵假設可以被檢驗的檢查點,只要有可能,就檢驗假設。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沒有任何假設是不應該檢驗的,對于最關鍵的假設要設置多個檢查點。
探索驅動型計劃將創業視為一個持續性的計劃過程,承認高度不確定性會導致計劃與執行之間出現落差。因此,要求創業者隨著創業進程的推進不斷地收集新信息驗證之前所做出的各種假設,不斷修訂行動方案,調整經營思路與發展目標,直到計劃所依據的各種假設都被驗證。如果關鍵假設過分不真實,無論如何調整活動都無法保證假設成立,這時創業者要有勇氣終止創業活動。
正如哈佛商學院創新大師克里斯滕森所指出的:“很多時候,新業務的失敗不是因為得出了錯誤的結論,而是因為沒有提出重要的問題。”創業者必須清楚自己的創業設想中的那些亟待驗證的問題或假設,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檢驗潛在假設,并根據由此得出的新信息,對商業計劃不斷進行完善和修正,避免陷入自我欺騙的困境。顯然,創業也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管理
(本文作者系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創業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