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所為代表著深耕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的策略轉變,他們將中國視為商業上的第二故鄉。考慮到飛利浦在真正的故鄉,歐洲所遭受的困境,這類轉變會顯得極具全球戰略眼光。
與此同時,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遭遇到自己培養的對手—虎視眈眈的本土企業們;另一些,由于各式各樣可解釋或不可明說的原因,選擇黯然離場。在2011年,這一切變得稀松平常。隨著商業角逐的激烈,WTO的象征性光芒消散了。
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最新民意指南,2011年《中國人眼中的跨國公司》調查將上述變化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今年的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不再對跨國公司保持仰視姿態。比如當他們選擇退出中國市場的時候,絕大多數中國公眾堅信,這是源于其對中國市場不了解,進而導致其在中國市場一直經營不善。
與此相對應的,中國公眾相信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外部經營環境正在變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來自中國本土對手的日益強大。此外,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拓展不利的主觀原因導致了經營環境惡化的公眾比例,有非常明顯的上升。
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多的跨國公司依然固守按照地理劃分的傳統模式,并未意識到市場機會和消費需求等挑戰的顯著變化。顯然,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成熟經驗的試驗場,這種做法已經不流行了,甚至會帶來滅頂之災。即使跨國公司不打算再次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但從這個市場獲得的經驗,將決定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
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成長和成熟,風險開始上升。波士頓咨詢的報告指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正在改變,能夠輕松獲得剩余勞動力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勞動力規模帶來的增長也不會持續增加—過去十年來,依靠開放策略,無論跨國公司還是中國本土公司,都曾從中獲益。但在下一個十年,比開放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爭取更高的位置。
WTO用十年時間模糊了資本的國別界限,真正的游戲剛剛開始。
從2002年起,《環球企業家》雜志正式發起《中國人眼中的跨國公司》調查,并攜手全球第三大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Ipsos)公司,為這項調查提供專業數據支持。
《環球企業家》希望,通過這項調查傾聽中國普通公眾的聲音,從中見微知著,解讀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之整體形象和市場影響力的變化,尋找真正為中國未來商業發展提供永動能量的跨國公司楷模,研究并分享他們因為中國消費市場不斷崛起和持續升級而獲得的收益,贏得的尊重,以及面臨的困惑。
在將近10年的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公眾對跨國公司的態度從趨之若鶩慢慢轉向冷靜而客觀的認知。因此在問卷中,我們增加了對跨國公司著眼于在中國市場長遠發展戰略的關注的重視;同時,也加大了對中國本土公司的調查力度,這一部分問題最初僅是為了與跨國公司形成橫向比較而設置的。
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對跨國公司和本土公司的企業名單都做了較大規模的修改。其中跨國公司部分,除原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老牌跨國公司以外,也增加了近幾年進入中國市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有較大提高的企業,包括奢侈品行業和消費品行業等。中國公司的部分,修改了篩選標準,以已經或者有潛質成為中國市場的行業領軍企業,或者是嘗試全球化發展為基本原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