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理性的事情,創業道路上充滿了坎坷與不可預見性的困難,甚至創業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相比之下,就業卻需要保持感性與激情才行的。
因為假如在企業中對工作沒有感性,而只是混日子,其結果是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前程,也會影響周邊同事們的工作狀態,更會影響你所在企業的業績,所以,即使你在企業里做一顆螺絲釘,都肩負重要責任。有了責任感則會更好相反,你會盡量讓自己處于最佳狀態,成為整個團隊與相應項目中前進的推動力量。
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卻剛好相反。人往往是由于沖動而創業,在創業中保持激情,甚至把創業當成一種難以抑制的毒品去依賴;相反,由于理性而就業,在就業之中充滿了斤斤計較與消極怠工。
人在創業中的需要大把地燒錢,假如發生方向性的紊亂,在很多時候都是在耗費精力,讓人了無興趣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理性而使得創業決策剛剛做出就基本注定會失敗,由于缺乏激情,而在企業中人浮于事,讓企業更多原地踏步。
雖然就業中的焦灼與彼此不和諧的時候,也會讓人有孤立無援的感覺。但是就業的狀態中可以領到穩定的薪金,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后,還是有很多人會樂于從創業狀態回歸就業狀態中,當然,很多人就此丟掉一些東西,并讓自己的行為多幾分理性。
從創業回到就業,你拋棄不掉的是什么?
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當創業陷入困境甚至絕境,把企業關了或者轉讓,把人員遣散,自己回歸就業狀態,或許是一種選擇。假如你覺得創業艱辛,而有難以承受之重,那么就不要繼續獨自承擔創業的壓力,找人分擔或者及時抽身,都是選擇。
那么從創業狀態抽身到就業狀態,你拋棄不掉的是什么?
首先是自身的責任。
那么多兄弟會由于你的退出而不得不重新選擇工作與人生的道路,你會于心不忍。曾經給周邊那么多的人以承諾和期待,沒有兌現承諾,你會感覺不負責任,會有千夫所指的感覺。
其實假如你不能給兄弟們更好的舞臺,更有前景的未來的話,還是放開他們,讓他們重新選擇的更好。所以在你從創業的道路上抽身出來之前,需要先行給那些跟著你創業在道路上打拼過或者提供過支持的兄弟們一個交待,讓他們有一個好前程。
競爭很殘酷,市場很無情,客戶朝秦暮楚,投資人理性冷漠,你無法指望任何人能給你一個確定的未來。
你更理性地及時收手,會讓他們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更有目標性,更務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