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的波動本來不必大驚小怪,但整個世界天天在談論歐洲幾個國家面臨主權信用破產和歐元崩潰時,中國10月一些經濟數據的下滑引起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關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故事,很早就有人提出來,“末日博士”魯比尼也好,“空頭大師”查諾斯也罷,看空中國者年年有,今年還特別多。但國人大多不會當真,畢竟如果老外的預測能準確,中國早就崩潰好多次了。
不過,最近緊張又悲觀的氣氛使得把“硬著陸”當真的人多了起來。10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到了50.4%,單月回落幅度達0.8個百分點。社科院重點金融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告訴《英才》記者,10月PMI的不景氣主要緣于大企業景氣下滑,因為地方政府停工了一些項目,導致了與此相關的重化工業遭挫。
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則認為,PMI從年初開始就呈現一個平緩下滑的趨勢,但從8月開始由于補庫存的原因而出現了一個小反彈,如果把庫存周期因素剔除,就不會看到10月單月“暴跌”的現象。
PMI還反應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出口訂單的下滑比較厲害。從8—10月,出口增長幅度從24.5%下降到了15.9%。再看拉動近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然沒有在10月出現明顯的整體下降,但從今年6月以來,中央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為負。在房地產調控“不動搖”以及地方政府投資減速的預期之下,固定資產投資急速下滑的預期強烈,因為房地產投資與地方政府主導的兩項投資加起來要占到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半左右。
“三駕馬車”中除了出口與投資之外,消費的增長狀況還算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基本維持在17%以上。
“消費基本不變,投資會往下,出口不好預測。未來決定關鍵還是看投資。”滕泰告訴《英才》記者。
風險窗口期
“從大概率看投資應該是保持一個減速趨勢,減速的背后有‘主動’和‘被動’兩種因素在起作用。”劉煜輝對《英才》記者說道。
從主動上看,劉煜輝認為,過去一年多時間,中央決策層意識到了通過政府投資頂住經濟下滑這種政策搭配的可持續性越來越差。危機之前可以用傳統的方式來平滑經濟波動,是因為超常規模的出口吸收了政府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而現在這個基礎不存在了,宏觀負面效應則顯現了出來,如政府債務風險、銀行不良貸款風險、通貨膨脹等。“這些宏觀問題的出現,政府也感到所謂寬財政和緊貨幣這種搭配是不可持續的。”
從被動上看,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土地出讓市場陷入冷清,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出現惡化,銀行放款意愿下降,導致的結果是地方政府從財力上就不可能再維持過往那種大規模的投資。
滕泰認為,補庫存還能維持個把月,而下一個去庫存周期會在四季度末開始,因此明年一季度會延續下滑態勢,甚至下滑得更快。滕泰預計,僅投資一項下滑就會使得明年GDP增長率從9.3%下降到8.8%,再加上“算不準”的出口明年表現可能會很差,可能使得明年GDP增速下滑到8.5%甚至以下。
“一季度肯定是出口的風險點,房地產投資隨時可能下滑,出口一季度不出問題,全年可能就不會出問題。”滕泰告訴《英才》記者,“房地產在過去10年對經濟增長做了很大的貢獻,未來肯定不是支柱產業了,今年還能撐一段,明后年肯定會大幅下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