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源系統。全世界的人經常都能接觸到Linux內核衍生的產品,無論是大到電腦主機還是小到手表,到處都能看到Linux 的身影。和其他的開源軟件一樣,Linux為成功的項目提供了無限的開發潛力。但有時候我們會想:創業公司能否從Linux歷史中學到些什么?
從 Linux的歷史可以看出,協同創新的速度遠遠超過個人的創新的速度。如果Linus Torvalds當年不開放Linux的源代碼,就不會有現在如此龐大的Linux家族。大量的事實表明,Linux今天的成功是用戶解決自身需求的直接結果。人們將Linux改造成能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然后公布源代碼,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使用這些改進的產品。長期以往,Linux家族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最終成就了今天的Linux。
但這并不是建議各位創業者將自己的軟件開源,不過我們可以用免費工具讓自己的軟件或網站做的更好。很多人都會對現有的軟件或編程工具進行再創新,或者借助現有的工具把自己的產品做的更好。
當然,保護自己的秘密武器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使用或改進免費的軟件工具。比如說,你可以使用企業協作平臺Yammer來讓團隊更好的協作,或者你可以對Web服務器軟件Apache做一些改進或者新功能的添加。不論是使用現有的軟件還是改進這些軟件,我認為這對創業公司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同樣,如果很多“改造”過的軟件不是我們成功的“核心優勢”,那為何不將其公開供大家使用呢?像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公司都曾做過一些開源軟件。這些軟件最初都是供公司內部使用的,但這些軟件并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開放并沒有什么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行為反而能提高公司的影響力。
正如Ubuntu的技術架構師Allison Randa說的那樣:“對很多開發軟件來說,開源軟件是優秀的軟件模型基礎。”Linux基金會的執行理事Jim Zemlin說:“開放你的技術,任它傳遍世界,你會發現這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個創業公司應該從Linux中學到的是:開源軟件工具可以改善或緩和你與對手之間的關系。上個世紀90年代,Linux剛發布時,受到了很多競爭對手的擠壓。但和其他的開源軟件一樣,過了一段時間,當初的競爭對手都成了Linux的貢獻者。
Linux 基金會的Jim Zemlin指出,Facebook就是一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的榜樣公司。Facebook的很多理念在Linux社區里已經實踐了多年。比如扎克伯格在公開信中所說的不為賺錢而去開發產品、保持黑客方式(代碼勝于雄辯)等等。只有這樣,真正的財富才會滾滾而來。Zemlin最后告訴我們:“這個不到十年的最偉大的創業故事和一個過去二十年內最偉大的科技創新之間有著深深的聯系。而且,這并不是一種巧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