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PC廠商聯想集團距離自己的夢想似乎又近了一步。在過去3年的時間里,它的表現堪稱神奇。
這家吞下IBM PC業務立志成為全球性企業的公司,在經歷了文化沖撞、高管離職和業績下滑后,不僅從全球PC第三的位置跌到了第四,甚至于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近1億美元。2009年3月柳傳志重新出山,與楊元慶再次一同執掌聯想時,它正處于業績最低谷。但此后,在同業公司業績下滑時,聯想的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卻一路上升,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這家公司的PC出貨上升至全球第二—這是它此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在2011年年底的“移動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首席執行長楊元慶稱聯想PC業務“全面開花,增長既均衡,又強勁”。
不過,也是在這個大會上,楊元慶,這位剛剛購入8%聯想集團股份的聯想新主人站在鎂光燈下稱聯想“如果無視行業的變化,那簡直就是找死”。
楊元慶所說的變化,是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對PC市場的侵蝕。對于僅用電腦上上網、需求簡單的消費者來說,平板電腦就像曾經的上網本那樣,已經夠日常使用,可以替代電腦。根據調查機構Poll Position針對1155個美國成年人的調查,46%的人認為平板會在未來替代筆記本的位置。業內著名的調研機構IDC和Gartner都考慮未來在計算PC業份額時要把平板電腦也計算在內。惠普新任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2011年年底時對媒體預測,如果把平板電腦也計算在PC之內,蘋果2012年將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此外,更多的人選擇利用智能手機上網和處理簡單事務。而且手機屏幕越來越大,與平板電腦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
傳統PC市場的式微在所難免。2月6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包括平板電腦在內的PC出貨量。從全球來看,2011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達到4.877億部,同比增長63%。而2011年全球PC出貨總量為4.146億臺,僅增長不到15%。聯想的老對手戴爾公司正在把主要精力轉向IT服務和企業存儲市場,而在PC市場上排名第一的惠普一度宣布要放棄PC業?務。
聯想也不再愿意僅僅當個PC廠商。在今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消費電子展中,聯想把自己第一代智能電視放在展臺中央,配合著其第二代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展。兩年前聯想推出智能手機樂Phone時,時任聯想集團董事長的柳傳志說要跟蘋果公司在中國“背水一戰”。如今楊元慶的說法則是,聯想“立志成為全球個人互聯終端領域的領導性廠商”。
3年前,楊元慶帶領這家公司已經開始了在移動終端領域的布局。2009年初,楊元慶交代研發人員開發蘋果式的智能手機,又在2009年底回購了聯想移動,但在近三年的時間里,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甚至未擠入第一梯隊,去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在所有中國智能手機中僅排第10名,市場份額只有1.8%。
2011年第二季度聯想平板電腦首次上市,當季在中國內地市場占有率即達到了第2位,售出約8萬臺,但其市場占有率僅約6%,遠低于第一名蘋果公司在中國內地超過70%的市場占有率。
楊元慶與聯想正在積極應對個人電腦延展為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的趨勢變化。不過,對于這家多年來把重心放在生產和銷售端,依靠低價格和規模占領市場的公司來說,如何把握在技術創新沖擊之下危機重重的市場,它的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未來商業模式的塑造和轉型能力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聯想PC業績的“V”字型轉折,始于2009年初其前CEO阿梅里奧下臺時,其PC業務一項至關重要的戰略變化:進攻新興市場。雖然新興市場的空白顯然最大—其人口占全球的80%,家庭電腦的滲透度只有12%,而發達國家平均滲透度已達75%;其經濟增速約為7%,而成熟經濟體常為1%至2%—但如果進入這類之前ThinkPad品牌不占優勢的市場,則意味著需要時間,以及銷售價格低廉的機器。
與之相關聯的,是PC的主要顧客正從商用客戶轉變為個人消費用戶。其標志是,2008年第三季度,筆記本機出貨量超過臺式機。那個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增加了40%,而臺式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3%,遲遲未在消費PC領域有進展的聯想該季度利潤大幅下挫。加上金融危機對商用PC的影響,2008至2009財年,聯想全年虧損2.26億美?元。
柳傳志稱,正因為這些將拖累短期業績,所以那個“典型的職業經理人”阿梅里奧遲遲不愿在消費PC和新興市場上有動作。
但作為一家在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長成的公司,進入新興市場意味著聯想將來到一個符合自己特長和行事風格的領域。
增長最為迅猛的俄羅斯市場就是一個例證。
在中國,聯想最擅長的就是跟渠道商打交道。這并非僅僅意味著聯想渠道商足夠多、鋪貨面足夠廣。聯想還用自己的銷售團隊不斷在各渠道巡查,以預估出較為精準的需求量,來保證采購生產環節少有浪費。
此前,聯想在俄羅斯的銷售額來自于向政府企業大客戶賣ThinkPad,市場份額為0.9%。此后,聯想不僅頻繁拜訪最大的那些渠道商,還直接跟前端零售商接觸,說服對方賣聯想,以推動大渠道商,同時引進了更適合普通人需求的idea系列消費電腦。
而其翻身一戰,則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俄國盧布急速貶值,美元升值,分銷商都是美元買進,然后盧布賣出,這意味著賣貨的價格天天降,進貨則天天漲,一賣就賠錢,各家庫存居高不下,但市場上又缺貨。聯想迅速推出一款售價9999盧布的上網本,這低于當時俄羅斯最低端的產品價格近20%。時任聯想新興市場總裁的陳紹鵬說,根據在“中國訓練出來的靈敏嗅覺,知道PC市場的深刻規律就是,‘新鮮水果總是把舊水果打得一團亂’!
這正像是當年聯想與HP和IBM公司競爭時,楊元慶做法的翻版。
聯想運營產品的經驗和優勢,不是以設計取勝—雖然它重視外觀設計,也獲過一些紅點設計大獎之類的獎項,但設計能力和獲獎數目與老對手相比差別不大;它也不是靠技術進步,PC業的技術進步集中在英特爾等上游廠商處,組裝電腦的聯想及它的老對手這些年并未在技術上有突破性的變革,產品大同小異;聯想一直追求的是低成本和高性價比,又深入到了二三線甚至更下級的市場。
與此同時,聯想開始試圖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但不幸的是,雖然看上去聯想并非對行業走向缺乏判斷—2000年到2004年聯想多元化失敗后,聯想唯一保留的業務就是手機,因為聯想認為未來PC和手機會融合,而且早在五六年前,聯想就開始了對智能手機相關產品的研發—但從具體產品的研發方向上看,聯想相比業界領先者要落后了一代產品。
聯想在五六年前研發的智能手機,是以黑莓為模仿對象的。2006年時,楊元慶對有郵件推送功能的黑莓手機產生了興趣,叮囑聯想研究院院長賀志強要關注。聯想研究院成立了一個叫做Rocket(火箭)的研發小組,一群以前做PC研發的人開始轉型做手機。兩年后的2008年,研發小組做出了一臺叫Beacon(烽火臺)的手機,它采用雙屏折疊式設計,合起來正面是標準手機鍵盤和小屏幕,翻開來則上為大屏幕、下為QWERT全鍵盤,其設計思路是把手機和小電腦捏合在一起。
但具備全鍵盤和郵件等功能的黑莓手機從2001年開始流行,距Beacon出現時已經有7年時間。而且,聯想Beacon手機的特色—折疊翻開后,類似小電腦—使得這款手機又大又厚,并被運營商認為設計感太差而無法商品化。
而在聯想Beacon手機推出之前的一年,2007年1月,蘋果已經發布了第一款iPhone。早在2005年初,蘋果就已經收購了做多點觸控技術的公司FingerWorks,開始研發手機。在聯想開始著手學黑莓的時候,喬布斯早已經否定了讓iPhone學習黑莓、配備物理鍵盤的想法,正致力于在全觸摸屏的基礎上設計新一代的手機。
蘋果之外的機會出現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統中,而率先抓住這個機會的并非聯想。抓住了這個機會的HTC,也就是宏達電子做過智能手機代工,其創始人王雪紅和她的團隊相信智能手機的前景,此前做過大量基于Windows Mobile系統的智能手機。而當Google要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時,HTC最早與其合作。
當HTC于2008年10月推出全球第一款Android系統的手機G1時,聯想已經放棄了其業績不佳的手機業務。彼時聯想的手機業務2007財年僅有1992萬美元收入,聯想當時的CEO阿梅里奧為了提升業績,力主出售這款業務。柳傳志也公開承認,如果要說聯想并購IBM有什么壞處,那就是耽誤了其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時機。
當HTC于2009年年中推出其第三代Android手機G3時,G3因為拋棄掉了G1的物理鍵盤而變得輕薄,成為當年風靡一時的“街機”,HTC這個新品牌也樹立起了自己等于非蘋果的智能手機的形象—此時的聯想正陷入PC業務業績不佳的困局,柳傳志和楊元慶正忙著重整旗鼓,聯想還沒有回購自己的手機業務。
2009年年中,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Android手機。聯想的老對手惠普和戴爾也都在這年年初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
看上去,這是一場不得不參與的行業變革。聯想為自己選擇的突破點是“價格是iPhone的一半+中國市場”。2009年初,楊給了Rocket研發小組10個月時間,要求他們推出一款功能類似iPhone 的智能手機。在智能手機的產品開發上,聯想缺乏積累和優勢。在10個月內開發出樂Phone的壓力下,樂Phone是由聯想研究院和臺灣幾家公司合作開發才得以完成的。據聯想MIDH工業設計和部件設計總監胡建峰說,研發樂Phone時,聯想這邊還沒有太專業的手機設計研發人員參?與。
這款最終于2010年中上市的手機,屏幕尺寸與iPhone相近,定價約為2800元。但與同期上市的三星I9000相比,這款樂Phone要比它重1/3,比它厚20%,且其過于圓潤的外觀也并不好看,而其操作系統的使用感受和流暢程度則無法與iPhone等產品相比。在上市兩三個月后,因為使用上存在小bug,聯想開始升級樂Phone,這又耗費了三四個月時間,最初宣傳攻勢帶來的熱度隨之消散。
假如聯想是第一代的Android手機推出者,人們還會容忍它的失誤,但在此時,距離HTC G1的推出已經有2年時間,iPhone使用感受的流暢已經廣為流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