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我不在乎大家說我好,也不在意大家說我不好,我非常在乎我應該去怎么做,去做什么。
薛偉斌(羅萊家紡總裁):我前面給自己的能力打70分,因為我覺得能力確實一般,但稻盛塾長說他只有60分,那我就要更低一點。熱情方面我不如李總和曹總,我前兩年有點追求有錢加有閑所謂的幸福生活,這個分數我覺得前兩年比較低,最近稍微升上來一點,我估計能打個70分吧。
主持人:這是一個變量。我們很想知道你的熱情如何調動起來的?
薛偉斌:以前聽人家說有錢了以后,追求有點時間陪陪老婆孩子,出去周游世界,這就是幸福的生活。但后來發現幸福感并沒有提升,有點迷茫了。幸好去年了解到稻盛哲學,開始也不太理解,為什么人活著就是修煉靈魂,但是后來越看越覺得這是對的。所以我重新回來投入工作,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原來是成就自己,現在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成就他人,所以分數就重新回來一點。
還有人格理念,我們中國人一直追求圣人境界,我本來認為稻盛先生應該可以在90分以上,比圣人低一點的叫賢人君子,可能在70分—90分,我覺得跟他們比,我還差距很大,只能打50分。
主持人:想問問稻盛先生這個方程式中是不是三個要素同等重要?
稻盛和夫: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格理念。2009年末,日航要破產了,日本政府請我當董事長幫助重建,我雖然創建了京瓷和KDDI獲得了成功,但對航空業我毫無經驗,按這個方程式來看的話,可以說我毫無能力,熱情是有但該怎樣去努力我也不知道,我所具備的就是人格理念。
我上任后首先是轉變干部員工的價值觀,因為大家的價值觀不對,才導致了日航的破產,所以我就反復強調,我們不應該為了私利私欲去努力,而是要為了日航員工去努力做出利潤,開始有5萬員工,不得不辭退了一部分,現有3萬幾千人,要保護他們不致于失業就必須做出利潤來,為此我們必須成為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心態具有怎樣的價值觀,我殷切地向干部員工們訴說,許多干部都是一流大學畢業頭腦聰明的人,他們認為重建日航重要的是戰略戰術,對我所說的樸素的思想哲學價值觀,起初他們很不接受,我就拼命說服他們,在反復述說的過程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雖然很懂戰略戰術,但簡單的作為人應有的人格理念卻被忽視了。于是他們開始了轉變,不僅僅是公司領導層,一線的乘務員、飛行員、修理工、機內機外各個崗位都開始了改革創新,開始拼命努力,從每個人眼神中都能看到變化。
日航在破產重建后第一年,利潤就達到了1800多億日元,在全世界航空公司中名列第一,赤字曾高達一萬億、兩萬億日元的破產企業僅僅過了短短一年時間就獲得了1880億日元利潤。我想說的是,領導人要有高尚的人格,正確的理念,同時要與員工們一起共有,也就是說公司從上到下全員共有優秀的人格理念,公司經營就會順利。
“利他”之心帶來利潤
主持人:今天的中國企業正在轉型過程中,在這樣的一個變局當中,稻盛先生的這種經營理念會對中國的企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有些什么樣的啟示呢?
稻盛和夫:對于中國來說,現在確實到了轉型期,我們無論是經營者還是個人,都面臨很多抉擇。在進行判斷時,是以私利私欲進行判斷還是以人的良知來判斷,結果將迥然不同。
我最早學的是孔子孟子,我學了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圣人賢人所寫的《論語》,我不禁感嘆這些優秀的人物,有著了不起的思想。或許有人認為在現今這個科學發達的文明社會這些古老的道理已不再通用,趕快去賺錢才重要,這是不對的。我認為越是艱難越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過去圣人們所教導的,正確的為人之道才是最重要的,我年輕時學習了中國圣人們的教導,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主持人:在人格理念當中,您的“利他”思想是特別鮮明的一個旗幟。但是一方面您反復強調要“利他”,另外一方面大家都是商人,包括您也是,經營企業就要創造利潤,這當中是不是有一種矛盾需要我們去平衡去跨越,您怎么來面對這一切?
稻盛和夫:經營企業需要追求利潤,但我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說必須通過正道來追求利潤,不能為了利潤而不擇手段,我們應該通過正道來追求利潤,這樣就與“利他”之心不矛盾。
還是以日航為例。我接受日航董事長的職務,是因為破產的日航會讓三四萬員工失去工作。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在不景氣中有三四萬員工失業那是很糟糕的事,所以我就想保住他們的飯碗,這是第一位的目的;第二,這種大型企業破產會給日本經濟沉重的打擊,另外,我年紀大了也許不能像以前那樣拼命工作了,所以我不要一分錢工資,以零薪水出任董事長,我為了幫助員工,抱著不讓他們失業的利他之心來到了日航,因此員工們非常感動,他們在每個崗位上都鉆研創新,不斷地進行改革,結果收益就提高了。是“利他”之心帶來了利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