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難教的是“創業的思想性”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即把創業教育搞成一個系統,恐怕很難。創業的技術性知識,比如財務知識、管理技巧、融資方法,能教的人很多,要學習不是難事。真正難教的是“創業的思想力”。創業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群,他們的價值觀、處事方式、思維邏輯和常人不同,除非是一群非常成功的創業者傳授創業經驗,否則僅靠學校里的教授是講不好如何創業的。反過來,即使你上創業課門門滿分,也絕對不等于你創業一定成功。創業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氛圍,提供基本的創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多創業者會感到迷茫、孤獨,希望得到指點,這時如果有個天使投資人出現,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因此,創業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的老師,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參與,包括成功的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
創業就要處理好“人、財、事”,紙上談兵很容易,但許多創業公司每天都在為這三件事折騰,陷在里面理都理不清;公司錢燒光了,只有關門,再談大道理也沒有用;公司找不到客戶,修改產品、修改商業模式、換團隊、想盡辦法,就是找不到客戶,市場是不容商量和討論的;有些創業想法很好、模式很好,但一動手、一執行就是出不了成績。以上這些情形對任何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只有當創業者陷于這些問題之中時,再去找本創業書來讀,或者找到有創業經驗的人來談,就比較有的放矢了。
創業者要有獨立人格
我比較關注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二次創業者。要知道,最有效的學習來自犯錯誤。一個嬰兒在桌子上爬,爬到桌沿撲個空,摔到地上會嚎啕大哭,第二次再把他放在桌子上,他爬到桌沿就會停下來。許多創業團隊是第一次創業,創立企業的過程和嬰兒成長一樣,也會犯大量錯誤,走許多彎路,弄不好還會從桌子上掉下來摔死。創業公司的錯誤要付出學費,并且代價昂貴。不過,真正的創業者盡管第一次失敗了,照樣會爬起來,東山再起。當然,第二次努力也還是可能失敗,那就第三次、第四次????總有一次他們會成功。所以,我一定要推薦這句話:Failure has to be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失敗是必備選項,而恐懼不是!)勇敢的心才配去創業,就像電影《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說的,即使慘敗,也必定是個終生難忘的炫麗故事。
其實這也是創業者的自我修煉問題。優秀的創業者要有獨立的人格。如果老在問,創業到底有什么好處?別人沒有創業,我為什么要創業?如果萬一失敗了咋辦?這樣的人肯定沒辦法去創業。為什么那么多的中國人想創業,真正行動的卻不多?因為我們文化和制度里有太多的約束和包袱,無時無刻不在打擊個人主義,打擊獨立的個性。
創業公司在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不同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處境,要作不同的決定,這些都得依靠創業者的自我修煉。比如創業初期,生存高于一切。那么是不是就應該不擇手段來求生存?如果干點壞事就能生存,創業者如何作決定?選擇做壞事嗎?市場競爭也是考驗。如果大家都在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你敢不加嗎?市場氛圍不良,如果你要批文、資質、許可就必須去賄賂官員,你會這樣去做嗎?
我最近在讀羅永浩《我的奮斗》一書,我想修煉其實就是“返璞歸真”四字。老羅的書里有個例子,說現在所有的英語培訓學校,人人都說自己“七天教會你商場英語口語”、“學英文不用記單詞”不過老羅決定做廣告說自己的英語培訓學校是“唯一一家必須死記硬背、必須下苦功、沒有捷徑的英語培訓學校”。這體現的是什么?是創業者的價值觀、氣度、信心。
創業者是社會上最優秀的人群,創業者是社會中最能夠獨立生存下來的人。他們不給社會造成負擔,但給社會創造最多的財富。經濟上獨立生存的人不會任人擺布,不會任人使喚,不會任人宰割。如果有更多人去創業,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目前不甚健康、不甚正常的商業環境、社會環境和人們對于財富的理解和心態。
所以,衷心期待你成功的那一天。
祝好! 查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