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首先是一種經營模式,本質上是產品或服務從企業傳導至最終消費者的渠道表現形式。從企業運營的商業模式看,渠道是構成商業模式九大模塊中至關重要的一塊(構建商業模式的九大模塊包括: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路、客戶關系、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及成本結構)。因此,如果要分析一個從事連鎖經營的企業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不僅需要關注“連鎖”這一渠道表現形式,還需要關注決定企業本質的商業模式。
但如果僅從企業“連鎖”這一維度上分析,具備投資價值的連鎖企業通常具備如下品質:
從行業的角度看
具備抗經濟周期性,即該行業的發展與繁榮不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與經濟周期相關度不高:在繁榮時期,該行業能蓬勃發展,在蕭條時期,該行業更能夠穩定前行。也就是說,行業的發展來自自身內在價值的驅動,而非受宏觀環境的影響。
具備抗通脹性,即行業內企業能夠對其售賣的產品或服務提價。需要注意的是,該類提價不是因為需要傳導成本上漲壓力而進行的被動提價,而是基于消費偏好、供給需求而進行的主動提價,該類提價不以縮減企業的產量或規模為代價。
一般情況下,具備上述兩大品質的行業也就是擁有“消費壟斷權”的行業,例如餐飲、零售、教育、醫療健康等連鎖企業。
從企業維度看
連鎖企業總部具有非常強的控制力。這種控制力通過兩種情況體現:一種是,連鎖企業對其上游供應商具有很強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例如連鎖企業可以從其供應商獲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產品進貨價格或者是在產品銷售完成后才給供應商付款,將占款壓力轉移給上游;另一種情況是,連鎖企業輸出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中的差異化明顯,即能夠提供“人無我有”或“人有我優”的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對下游加盟商的控制力。
無論是“產品”連鎖還是“服務”連鎖,標準化程度高,均具備可復制性,而可復制性是決定連鎖企業能否持續穩定增長、未來收入是否可預測的關鍵因素。
從財務指標的角度看
主要有如下幾點來衡量連鎖企業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凈利潤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通常在15%以上;
凈利潤與行業水平持平,但企業經營效率高于同行,例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周轉率等周轉指標高于同行;
連續三年以上年復合增長率在15%以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