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是農民以家庭組織(或由血緣關系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組織)或者創建新組織為載體,通過投入一定的生產資本,依托農村資源,通過擴大原有的生產規模或者從事新的生產活動開展一項新的事業以實現財富增加并謀求發展的過程,是農民工資金、技術、管理、信息、理念等創業要素積累到一定水平,對自身資源和家鄉資源進行整合后的理性創業行為。
一、我國農民創業的特點和作用
(一)主要特點。創業主體大都是打工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人員和農村從事過手工業、會計、營銷等方面的人員;創業行業主要是規模種養業和一般工商業,技術水平整體較低;創業目的以增收為主,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創業機會主要來源于區域特色產業,并與其打工經驗有關;創業類型多種多樣,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大類占主體;多數創業者成立了新組織,初小創業者仍依托家庭。
(二)重要作用。有利于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拉動農村消費市場;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激活農村各類要素,雙重驅動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有利于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減少過去外出務工異地流動帶來的沉重代價,填補農村經濟發展所短缺的人力資本;有利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彌補國家投入不足,形成農村發展的內生機制。
二、制約農民創業的因素
從政策和行政方面看,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制約因素。一是融資、用地難。農民創業貸款手續復雜、缺乏抵押物、缺少資質信用擔保。在用地方面,主要包括用地指標少、規定用地出讓價格高等問題。二是缺少人才支撐。創業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創新意識薄弱,短期行為較重。企業管理人員基本未接受系統的企業管理基本知識培訓。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極為欠缺。三是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目前關于扶持創業的政策不統一,政出多門,資源分散。四是服務不到位。農民創業立項及審批手續繁瑣,制約了農民創業的積極性。五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信息資源閉塞。六是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低。
三、扶持創業的政策分析
從國家和省級層面上看,主要集中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一是財政補貼政策。二是稅收減免政策。三是貸款貼息政策。四是金融扶持政策。從基層政府層面看,主要涉及土地、金融、財政、稅收、電力、工商等方面出臺扶持措施。土地方面:有的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過程中,專門預留部分周轉指標用于農村產業發展;有的對農民利用基本農田之外的農業用地進行養殖業方面的創業項目,土地部門采取備案制度,降低創業門檻。金融方面:包括加大農村信貸投放力度,通過農戶授信和發放貸款證的方式對農民創業進行信貸支持,支持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完善貸款擔保體系,加強政策性保險推廣。財政方面: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清理和規范涉及農民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收費項目。稅收方面:調高增值稅起征點,減輕農民創業負擔;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銷售自產農產品的免征增值稅;對自產農業初級產品免征銷售環節增值稅等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