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Tim Berry是4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四個孩子都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或者跟他一起經營公司。看看Tim的企業家育兒經吧,結論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暗合了老子幾千年前提出的“無為而治”的哲學理念。
在今年的父親節,我被問及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到底是如何造出一家子的企業家的?第二個問題是:我有什么建議給大家?
大家問我這些問題,是因為我的一個閨女現在正在經營我在俄勒岡州一手操辦的軟件公司,我的另一個閨女自己成立了一家社交媒體創業公司。而她們的哥哥,以及另外一個姐姐,也各自經營著自己在紐約的創業公司。
我想說明的是,其實我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做一家家族企業,也沒打算會把全家人都打造成一個個企業家。我那時候30來歲,結了婚,有了四個自己的孩子。那會兒我已經開辦了自己的商務計劃軟件公司,但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的家人會加入這家公司。我只是想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然后找到對我的產品和服務感興趣的人,來討一份生活而已。
不過這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的那些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某些周末還抱怨自己要幫忙組裝磁盤和標簽的孩子們,最后卻一個個都上了大學拿了學位,不僅對科技抱有興趣,主動性也很強。他們要么是加入了我的公司,要么是自己開公司,要么是上面兩件事都干。
然后,關于大家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和我的妻子到底做了什么,沒做什么,才打造出這么一個全明星的創業家家庭,我不得不說,這種事情我們沒有刻意去主導,它的發生也沒遵循任何計劃。但是,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還是發現有兩點非常重要:
1.我們從來沒有強迫孩子們做什么。在我們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跟我的妻子從來沒有想過將他們引向某個特定的方向。沒錯,我們偶爾也會讓他們給我們的生意幫幫忙,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也沒任何暗示,說他們需要加入我們的家族業務。
2.在我們家,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就是為了學習,而不是為某個特定的職業做準備。我的這幾個孩子都有名校本科學歷,其中兩個還有研究生學歷。但是,孩子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學商科或商務管理的。大學是他們自己選的,專業也是他們自己選的。而他們選中了科技和創業,則是后面的事,那會兒時機也已經成熟。
關于我有什么建議給大家這個問題,我認為將業務跟家庭混在一起既有利也有弊。在我個人的案例中,這種關系是利大于弊,但是不是所有情況都這么利好。
很多人都會回避跟伴侶,父母或者孩子一起做生意,因為他們覺得這很有可能會搞砸他們跟家人的關系。你會把業務上面的討論跟家庭的事混在一起,確實會有這樣的情況,我自己也碰到過。而且,有時候我們可能也會掉進我們家長對孩子,孩子對家長這類固有的關系模式和習慣中。在我們家,我們會想著去避免這種情況,但是這種情況還是會發生。
但是,還是有方法去緩和上面的這類危險。比如說,引入一系列家族企業的辦事和關系模式,或者聘一名顧問。盡管我們沒能百分百遵循那些最佳做法,但是我們通常都會努力去嘗試。
然后這里面還有一個裙帶關系的問題。這個丑陋的詞匯隱射了這么一層意思:一個家族企業的家庭成員的能力要比公司其他人都要差。但是,大家也不要忘了,裙帶關系也可以有另一面。我就有幸能跟這些聰明,有趣,能力強,肯吃苦,值得信賴的家人一起工作,而且他們也將自己的才能極大地發揮到了工作中。
這個問題實際一點也不簡單,但是對我來說,我很享受跟家人一起工作,而且我很高興自己這么做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