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十分忌諱談論“失敗”,它們傾向于一個簡單的規則:
成功=告訴大家
失敗=銷毀所有證據
但是,難道我們不應該坦然談論失敗嗎?首先,當我們不談論失敗時,人們就不能從我們犯的錯誤中學習到任何東西。因此,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重復錯誤。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創建了一個信息黑洞。我們對于應該引以為戒的東西保持沉默,而某些人則利用信息不對稱,大肆宣傳互聯網如何賺錢和各種賺錢“秘笈”。因此,大家會覺得好像每個人都是成功的,每個人都在網上賺錢。這反過來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壓力,加劇了對于失敗的羞愧。此外,我認為,我們對于成功的理解有些問題,原因如下:
1. 自我感覺太好
93%的司機認為他們的駕駛水平處于中等以上,25%參加SAT考試的學生估計他們的成績在前1%。我們有一種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的傾向,這就是為什么,當問及如何取得創業成功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夸大我們發揮的作用。
2. 對過去的簡單歸納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忙于工作,吃飯,睡覺和洗澡,我們沒有把小孩弄丟在超市都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了。因為我們短暫的注意力和忙碌的生活,我們在處理大量復雜的Cye數據時非常糟糕。媒體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它把一切都二元化 - 保守黨和工黨,民主黨與共和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當只有兩個選擇時,我們就搞得定了。這就像一場足球比賽,即使你不知道是誰在踢,你永遠可以為贏的喝彩。
同理,我們在剖析復雜的創業成功的原因時,也習慣于簡單歸納。我們傾向于將成功歸因于某個天才。例如,蘋果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為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喬布斯有遠見這是真的,但它不是蘋果取得成功的原因,它只是更容易歸納。蘋果的成功離不開其四萬七千名員工的共同努力,而史蒂夫·喬布斯只是其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一部分。
就像我們習慣把成功歸功于個人努力和智慧一樣,我們把創業失敗也看得十分個人化,比如說,失敗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努力,沒有想出一個夠好的想法,沒有足夠的智慧等等。
事實并非如此。一旦你接觸到已經開始創業的人士,你會發現,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創業更像是藝術,而非科學,我們可以沒有藍圖,但是必須很努力的工作,很積極的適應。就像一個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發生的奇遇,我們也需要運氣,它會讓一切更加順暢。
因此不要把失敗看成你的個人問題。把這份難得的經歷記錄并保存下來,慢慢分析,你會學到很多東西,在短暫充電之后重新信心滿滿的上路。
當然,分析失敗同分析成功一樣,也有可能會簡單歸納。但由于失敗更加發人深省,我們更可能得到實際有效的領悟。此外,不要再看那些成功秘笈,沃倫·巴菲特,史蒂夫·喬布斯,馬克·扎克伯格這些榜樣可能對剛開始創業的你幫助不大。你的榜樣應該是已經嘗試過的創建類似小型企業的人,了解他們在每個階段遇到哪些具體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所幸的是,這樣的人無處不在。
(譯/Rachel Wa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