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于創業
創業已經熱了很久,在國內還將繼續熱下去。筆者結合24券事件,以及其他一些創業者成功失敗教訓,還有自身在創業這條路上的經驗,就創業公司應該注意的問題,做了一點個人的小總結,先供大家參考:
1)創業者人品:或許很多創業者對這一點不屑一顧,但是筆者始終堅信,大德者得天下。試想,一個人品低下,時刻鉆營的人,如何能引來諸多知己之士,關鍵時刻又如何能得到大家眾志成城的擁護和支持?
2)規范:創業是一條充滿荊棘與誘惑的道路,創業團隊的規范運作,創始團隊的合作協議必須予以明確,說白了,也就是游戲規則必須要明確而嚴格執行。否則在未來的困難,以及諸多誘惑面前,必將出現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以致團隊渙散,最終失敗。
3)團隊:世界上任何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很多時候,企業核心位置上的人不勝任,要么人品不佳,要么能力缺乏,都會引發企業中的內部動蕩,這就需要創始團隊,尤其是創始人有效引導和加以協調管理。
4)心態:創業團隊必須時刻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很多團隊,包括24券的失敗,就在于企業發展過程中,丟掉了創業心態,這不光是員工的問題,更多的是企業CEO心態變化的反應。必須予以警惕。
5)盈利模式:此前,周鴻祎曾經說過類似的表述,“賺錢不等于盈利模式”,這個筆者十分贊同,但同時又認為,如果一個創業項目根本無法盈利,那還是早早放棄為好。原因無他。不賺錢,創始人如何保證團隊成員的良好生存發展、如何保證項目的順利研發和發展,如何保證用戶滿意產品和服務體驗,如何保證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進步?浪費投資人錢并不光榮,能盈利,為市場、用戶、社會創造價值的創業才是光榮的。
6)員工的安置:無論是成功與否,創業團隊的員工都是非常可敬的。成功不必多說,但失敗之后,如何妥善安置相關人員,如何給大家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拍拍屁股跑路,這真的是國內創業者必須要補上的一課。而這一點也是當前媒體最不關注,政府也無法規明文規范的灰色地帶。為何眾多創業失敗的創始人消失許久,突然自己又開始創業了,而且再度風光依舊?但此前因其失敗導致家庭破裂、衣食無解、甚至悲觀輕生的員工卻不再是其負擔了?對于這些創業者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問題,難道是一句道歉就足夠了么?補償方案是怎樣?相應的創始人該負擔如何的責任,法律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如何界定?筆者還是期待國家相關部分早日立法予以規范,同時,相關行業也應該建立行業的標準準入制度,予以強制監管,以防害群之馬。這一點雖然有爭議,但是筆者認為很有必要予以規范,否則創業無底線,那中國商業環境將會怎樣呢?
以上為個人觀點,很多偏頗之處,有感慨,有遺憾,有憤怒,有激動。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指正。無論如何,希望眾多在路上的本土創業者們能走得更遠更好,也期望2013以及未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能越做越漂亮,出現真正的全球頂尖的中國電商品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