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型”模式更有益企業成功
更多參與討論的經理人認為,“廣納型”才是成就企業的合理體制,這與《為什么國家會失敗?》的結論一致。如“YaQing”就認為,“不管什么樣的企業,如果能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結合,想不成功都難。”在他看來,“以人為本”是企業成功的至關重要一步,所謂“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
確實,就如作者阿斯莫格和羅賓森所言,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于保護個人權益,并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并鼓勵多元思想,國家就會邁向繁榮。更具體而言,這符合了最經典的經濟學理論——亞當·斯密對自由經濟的論述——每個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會使社會總福利最大化;同時,也符合了制度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科斯關于產權的判斷——完善的產權對經濟的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企業來說,“廣納型”就意味著通過公平對待員工、合理獎懲、利益分享等各種方式發揮員工的能動性,設計合理的流程機制,讓每一個人的行為既能為自身的利益、同時又能為企業發展的利益服務。
多面因素共同決定“為什么企業會失敗”
“為什么企業會失敗?”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榨取型”的公司更容易失敗,“廣納型”的企業更趨向成功。但影響企業發展成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過分概括的論述都會有失偏頗。企業管理專家時慶便根據自身經驗認為,“‘廣納型’和‘榨取型’公司和企業的失敗沒有根本的因果關系。許多廣納型企業在危機中決策失誤、轉型緩慢、資金鏈斷裂而倒閉;而有些把人看成是生產線上的工具的一些公司,卻活得很好!”
從時慶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企業成敗的其他一些因素起的作用絲毫不亞于企業內部體制是否夠人性化、夠“廣納”。比如,用戶“單獨不變實有”就舉出幾條無關企業是“廣納”還是“榨取”的失敗原因:一、創業階段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二、成長發展階段公司流程、管理混亂;三、做大后心浮氣躁,對企業道德沒有始終如一。
為什么企業會失敗?——這一問題拷問著眾多的企業家和學者。為了讓企業基業長青,中外的管理者使勁渾身解數,試圖建立成功的范式。但現實是,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成功秘訣,無數企業成功的同時,也有無數的企業正在消亡,對“為什么企業會失敗”的探索仍然在繼續【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