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
天使投資人不是傻瓜,本質就是六合彩,一個朋友要創業,十幾個朋友湊份子,如果成功了,就是下一個騰訊,如果輸了,就當是支持朋友創業了。
15、找天使投資最好的辦法是,找身邊的朋友、上級的幫助,如果大家一定要找我投資的話,先找個我熟的人,如果你卷錢跑了,我就去找那個朋友。
如果你沒有熟人能夠幫助你找到投資人關系的話,你也就不要想去創業了。
如果你愿意把用戶當朋友,如果你的產品有了問題,你得有多大的壓力現在互聯網產品有了幾億的用戶,追求日活躍,但是,就是把用戶忘了當「人」看。所以我們罵GDP的時候,我們要想想KPI是不是也有問題。
16、創業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長跑。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帶著對艱難挑戰的預期,不斷的奔向終點。
創業的機會在哪里,我還是不能告訴你,我覺得這就是創業的魅力之所在, 成功是不可復制的,因為不可復制,所以你要走你獨一無二的路。”錢在那里,大家都看到了就沒有你的了,就是俞敏洪的了。
既然創業,一方面要堅持,一方面要學會調整。非理性的堅持,和理性的放棄。在任何一個大時代,總有先驅者,總有落伍者,我們的責任在這個時代,就是選擇行動。
17、三點建議:要有一個老大,這樣才能把事做大,有決策;要有團隊,才不會累死,一個人是做不成的;創始團隊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影響力。
18、創業者如果要找百萬級的信任,居然沒有一個熟人、朋友、同事、老師、領導能夠導向某一個能夠幫忙的人推薦,就不要創業了。“我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大家都拿著商業計劃要錢。你身邊難道沒有一個人幫助你找到有一點資源的人?”
在美國,天使“三F”的說法是有深刻道理的。所謂“三F”是指朋友、家人和蠢人。找投資者一定要想想資源是什么,不是沒人懂創業者的創意,恰恰是創業者不行。
創業者要知道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創業者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信用,創投家是很小的圈子。假如跟合伙人之間、跟投資人之間有信用的問題,坦率說這是致命的。
19、創業不是百米長跑,而是馬拉松,馬拉松是42.59公里,這就意味著你在40公里的時候依然有可能被人超過去,依然有可能摔倒。所以創業是比耐力、比毅力、比長久能力的東西。在創投圈里面,太多的人把創業當做一個百米沖刺。
商業模式預知使命,創業需要商業模式,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效的執行力,創業團隊的執行力主要包括豐富的經歷、高度的學習能力以及謙卑的態度。“一個創業模式、一個商業模式,你覺得特牛,你就是拿到很多錢,也并不意味著你就能成功”。
20、對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有一個3~4人的核心團隊,有一個人老在唱反調,這是企業大幸,因為他能夠幫你。《中國合伙人》里說到做在線教育,程東青說在線教育好像離我們太遠了。孟曉駿說,離我們近的離別人也近,你必須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團隊必須腳踏實地——既有蝸牛在那里爬,也有雄鷹在那里看,而雄鷹會告訴蝸牛,旁邊有一只麻雀,它可能會把你吃掉。
21、創業者只有決心還不夠,你得有團隊。有了團隊也不夠,你得有一個真格之外的真知。這是我過去強調不多的。為什么強調不多?因為創業者往往是年輕人,年輕人喜歡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你需要他有經驗,但他的確沒有經驗,沒有真知。
創業是凝聚人生精華,創業者應當是這個時代精英中的精英。想想看,你的團隊中,大家都是把身家性命搭進去跟你追求夢想,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做這件事的真知,怎么能夠做下去呢?
我們有時候也會給沒有真知的創業者10萬、20萬人民幣,因為我相信這個人聰明,能做出產品,但是坦率地說,他們不是創業的主流。創業的主流一定是在相關領域里面有過經驗,有行業知識的人。
當年羅軍離開“新浪樂居”創辦了“途家”,我們聽說了之后就認為他必將成功。我們也希望投資這樣的人,但未必能夠投資得上,想要投他的人有很多。前些日子報道,途家最近一輪融資4億人民幣。因為他對這個領域有真知。“小龍女”龔海燕從世紀佳緣出來,辭去CEO的職務,現在還是董事長與最大的股東,她出來創辦“91外教網”。其實她沒有教過外語,但是她跟我說,自己在做世紀佳緣的時候也沒結婚,但是她有這個需求。這也是一種真知。
陳歐創辦聚美優品,至今團隊里面沒有一個做過化妝品銷售的女性,但是他們有對于互聯網的真知,他們懂得互聯網、懂得社交網絡。他們這代人就生在互聯網里頭,他們是原住民,我想他們在互聯網里面銷售什么東西都可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