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三位合伙人的談話
1、大家進入的早,作為共同創業的合伙人,在公司成長階段,以及成長起來以后,都會首先保證大家的利益。這個和投資是一樣的,高風險高收益,越早進入收益越大。
2、但不要覺得自己是合伙人,就應該凌駕于后入的同事之上,覺得自己是老板,他們是員工。一個人是員工還是老板,更多是取決于他對公司和工作的態度、他所做的貢獻,以及他的能力。
3、我期望的是,我們幾個人將公司創造成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一方面可以吸引優秀的人進來,一方面不會去束縛他們,讓盡可能多的人去發揮自己的才干。同時,這個平臺也不斷長大。
對于擁有著創業者、合伙人、老板心態的人,我期望可以將他們提升到我們的圈子里,這樣核心力量才會更強大,公司也才會發展得更快。當然,他首先需要證明自己的態度和能力,并獲得大家的認可。
這樣的人很稀缺,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留下這樣的人。但是如果我們以合伙人自居,視他們為員工,將他們排斥在我們核心團隊以外,他們就很難留住。凡是這樣的人,都可以并且應該成為我們的合伙人。
只有那些沒有這樣意識,將自己視為打工者的人,我們才會認為他是員工。對于這樣的人,只要談好工作崗位職責和報酬就可以了。但這一類的人公司也是需要的,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
4、我對自己,對大家的要求和期望是很高的。大家走到一起共同創業,都舍棄了很多的東西。我期望大家能夠保持積極進取的狀態,如果有一天有人頹廢了、自滿了、不思進取了,那么實際上是辜負了其他人的期望,不管是誰,都有可能被請出合伙人團隊,包括我自己。
最近一段時間,有個詞匯很流行,叫做“正能量”。我覺得這是一種氣場,當一個人積極、勤奮的時候,就會吸引到具有同樣氣場,同樣積極的人到他身邊。類似的,只要我們公司、我們團隊的氣場夠積極、夠陽光、氣勢夠強,自然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加入。
關于利益的分配
有一天小何跟我說,覺得我們4個人按每人25%來進行股份分紅,對我和老馬來說不是很公平。我說:“無所謂,現在就只有100塊錢,我拿25塊還是拿40塊有什么區別?”。這里的意思不是說等豬養肥了再宰,而是我覺得收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公司真的有幾個億了,不用說我們都會有上百萬的收入。我覺得急于從公司里面抽錢出來,是老板不成熟的表現之一。公司今年賺了200萬,你就急忙忙提100萬出來,先給自己換部奔馳。當你從公司拿錢出來的時候,說 明你已經開始滿足于這點錢了。公司賺200萬的時候從中拿錢,說明你認為200W很多了;公司賺1000萬的時候拿錢,說明你認為1000萬很多了;公司 1億的時候拿錢,說明你認為1億很多了。我甚至可以一直將我的工資定在公司平均水平的偏上水平(舉個例子,平均年薪15W,最高年薪30W,那么我就拿 24W年薪),其他的全部用于公司發展和犒賞員工,因為總會有人比我強,他拿比我多的工資也很正常。我覺得將公司做大做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你有很高的收入不過是公司強大以后所體現出的結果。簡言之,我只是將公司創建為一個平臺,讓有才能的人去把它做大,然后順便分一點成果給我,公司是每一個人的。
附錄:如何選擇合伙人(轉載)
今天遇到了失去五年聯系的一位摯友,除了相貌可以辨認以外,其它的我幾乎找不到她從前的影子,她的言談舉止,思想及內涵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五年前,她找到了一家中小型公司,面對著公司體質不完善,架構不齊全,客戶少的現狀,她親眼目睹了一批批離職走掉的員工,我問她為什么堅持?她說:離職的人是想期盼找到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現成公司,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哪個公司沒問題,問題存在的本身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有些人靠心情做事,又有些人靠 情緒做事,這樣下去,無論怎樣付出,都是不可能得到成果的!我在這家公司剛開始也是被排擠,沒有太多客戶,完不成任務時也會讓總監大發雷霆,之所以沒情緒,是因為這是我的個人原因造成的,更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自己多努力,我就可以不被罵,慢慢的,客戶多了,任務也能超額完成了。不到六個月我做到了總監 的位置,第二年我做到了品牌負責人,現在,我是公司的副總,在這五年間多家公司挖過我,之所以沒動心,是因為我把這家公司當成的我自己的公司,你見過哪個老板放棄自己的公司,去別人家打工的!如果把自己當成員工,我每天考慮的是什么時候能休息,怎么把自己這一攤做完,不出錯就好,每天拿著生活開銷大,物價 漲的快當做讓公司漲工資的資本,我覺得有點弱智!因為我不相信我有能力做到了公司會虧待我!
我無論做哪個職位,我都會把自己當成老板,我發現做起事來更開心,因為我不覺得在給別人做,而且想的和需要考慮的也越來越多,這個社會拼的就是業績,老板關注的除了成本以外,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業績來源,所以,我每天研究從哪里能出業績!
最終做到了這個位置,從拿月薪,到現在拿年薪!我覺得不出兩年,我肯定能拿股份!這不比自己重新干一家公司省事多了!
我倆喝著茶,二個小時的敘舊,個人覺得這段對話非常好,就把它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如果你現在就是老板:你應該看看在你的企業中有幾個這樣的人?
如果你現在還是打工者: 你應該看看你在企業中是不是這樣做的人?
企業和產品定位
如果你想做品牌,那么前期盡量不要招代理。因為他們的水平和服務態度你很難掌控,不小心就可能砸了你的招牌。因此,如果招代理,一定是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機制去保證代理的服務品質,否則不要操之過急。
市場上多得是50分的品質,60分的價格。而我們要做到90分的品質,60分的價格。客戶不選我們,他說得過去嗎?要讓消費者面對你的公司你的產品 你的服務,就好像屌絲進了寶馬店一樣,暗下決心無論如何等有錢了一定要用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顯得尊貴。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從創業之初,就要對你的員工你的產品提出近乎變態的要求,堅持保持90分以上的品質。
軟件和互聯網行業相對于傳統行業有一個明顯優勢,就是軟件開發完畢后成本幾乎為零。假設我投資5萬元做了套軟件產品,我賣500塊,2000塊還是 5000塊,付出的成本都是一樣的。如果我想打擊競爭對手,我就賣500塊;如果市場上沒什么競爭,我就賣5000塊。傳統行業有著原料,運輸,生產,設 備,倉儲等許多方面的成本。所以基本不可能90分的品質60分的價格,因為你成本就80了,你最低也就81賣。但這樣你又喪失了競爭優勢,所以只能隨大流 做中低端產品,最后就是同質化競爭,大家砸價格,搞得利潤率很低,很辛苦又賺不到那份辛苦的錢。
激進和保守
創業就是在激進和保守之間尋找平衡。太激進了,請了過多的人,花了太多的錢,一時半會兒又收不回來,資金一斷就危險了,裁員是所有管理手段中最打擊士氣的一種,但這時候又別無選擇,初創企業很容易一蹶不振;太保守了,該花的錢不花,該請的人不請,該辦的事兒不辦,又會坐失許多的機會,造成企業成長緩 慢的局面。呵呵,做企業真的是既有挑戰性,又其樂無窮,可以最大程度上磨練你的意志和能力。
如何帶新人
與其說我是“帶新人”,不如說是“虐新人”。最近帶的一個是2013年的畢業生(也是我公司的合伙人),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先給一個最簡單基礎的指 引,告訴他需要用到哪些技術,哪里可以查到資料,整個過程大概半個小時。然后就丟給他一個實際的項目讓他去做,并且只給他一周時間,根本不理會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的項目,也不考慮這是他第一次上手。實際上,這個項目就算是有兩年工作經驗的人,也需要一周時間。然后我就開始看著他掙扎,看著他絞盡腦汁,看 著他熬夜到凌晨兩點鐘,看著他痛苦得想哭。我默默的觀察卻無動于衷,直到當我感到他已經精疲力竭、無計可施的時候,再伸出援手,指點一下,給他一點希望,然后看著他繼續掙扎。就這樣反復三四個回合,一個月后,他已經不輸于兩年工作經驗的人了。
這和小時候學游泳有一點類似,管你會不會游,直接丟進深水區,看著你哭叫,看著你掙扎,就是不出手,直到你精疲力盡那一刻,再把你拉出水面,告訴你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過程雖然痛苦,但卻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