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線”上形成旨在建設的博弈機制
南都:你比較認同王巍提出的“公民企業家”的說法。那你理解的公民企業家是什么樣的?怎樣才稱得上是公民企業家?
王瑛:我這樣理解企業家公民:第一,選擇中國,留在中國,相信中國的前途,并愿意為中國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第二,選擇信任82憲法,把公民的身份當真;第三,作為一個企業家,把維護私有產權、保衛市場經濟、建設法治國家當成自己的責任。
南都:“博弈機制”是你之前接受采訪時,強調的一個重點。當下,中國的博弈機制還是鮮見。該如何建立這種有利于經濟良性發展的博弈機制?
王瑛:我所說的“博弈機制”,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有力量推動和平轉型。這樣一種機制的建立,關乎國家的前途,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利益和安全,要把它作為一個目標,積極地促成它的形成和生長。
所謂“博弈機制”,就是指圍繞著維護私有產權,保衛市場經濟,建設法治國家,實際推動,理性建設,促進自上而下地形成階段性成果,推動社會進步和轉型的運作機制。我們積極推動該機制形成的行動原則,一是在現行體制框架下,二是在現行法制軌道上,三是說的、想的、做的一致,四是沒有秘密,一切公開進行。
我們需要這樣一批人,以自己的行動造出一個“標志物”,來發出一個重要的“提醒”,提示公權力,在你們制定并維護的現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底線是在“這里”!企業家們、企業家階層,應努力建立和成就這條“底線”,促進博弈機制的形成。
這里有幾個關鍵詞要強調。第一是責任。要把“亞布力”在2013年提出的那三句話當成是企業家階層的責任,承擔這份責任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辦自己的事兒,而且是可以辦到的。第二是學習。因為要有人操作,需要一批人學會如何博弈。博弈是以合作為基礎的,不是對抗,不是革命,而是以參與各方有意愿、遵守規則才能成就的。博弈作為一種機制,必須是可以持續的、重復進行的,在成果上能夠形成積累。第三是要行動。這些事情只靠讀書是學不會的,要靠做事情,靠不斷地總結積累,在行動中學習和提高。第四是成長。現在最需要建立博弈機制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我覺得可以從一些比較溫和的、政府最容易接受的領域開始著手,從企業家們沒有太大顧慮的領域著手。近些年來,很多企業家已經開始關注,開始行動了,像阿拉善(SEE)就走在了最前面,能夠成為一個榜樣了。阿拉善選擇了環保領域,用了10年的時間,無論在組織自治、自我成長、對接和調動國際資源,還是與政府關系的處理方面,都越來越成熟和正常化了。今年,阿拉善已經積極參與到《環境法》的修訂中去了。這是一系列非常好的實踐。我們把其中成熟的做法和經驗帶到各個行業領域、各個地方企業家組織的轉型和建設中,會對社會重建發揮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我們還要合理合法地在一些通常被認為有風險的領域中開始行動。要正視風險,努力排除風險的可能性,把所謂的風險降到最低,保證參與其中的企業家的安全。比如,我們可以探索和推廣企業家互助的組織模式,在企業家遇有意外事故(如車禍)、大病脫崗(如癌癥)、突發羈押等情況下,能夠即時啟動相關救助。再有,我們要啟動以修訂刑法經濟類犯罪條款為目的行動,努力排除其中一批“口袋罪”對企業家人身、財產、經營權利方面的侵害和損害。
防范掉入市場經濟變形挖成的陷阱
南都:探討企業與企業家的問題,不能不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你對中國市場經濟的現狀的基本認識與評價是什么?
王瑛:我們現在的市場經濟,由于現有諸多體制性因素的制約,是一個不完整的市場經濟。我認為中國是想往市場經濟道路上走,但還沒走完。第一,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定是和政府的退出、法治的補進相伴而生的。法治要真正替代政府在現行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所有行為,也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再就是以“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為最高準則的產權制度,必須在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中得到確認,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我們現在離這些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對公權力保持高度警惕,要加快“把公權力裝進籠子”的進程。這一點和對于市場的企業主體的管控思路是完全相反的。對政府而言,沒有規定的,你就不可以做。而對于市場的企業主體而言,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都可以做。而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甚至是相反的。
第三,對壟斷保持高度警惕。要清晰規定什么是壟斷,一旦出現壟斷,政府立即按照法制的要求排除其對市場的破壞因素。所謂保護市場經濟,關鍵要保證競爭的存在,競爭才是市場經濟的靈魂。
當然,中國現在的市場經濟發展也有了可喜的、不易逆轉的進步和成績。第一是開放和其帶來的觀念變化,已經給出了未來的方向、趨勢和路徑。第二,中國經濟,即使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也已經融入了全球經濟,標志是加入WT O。從加入WT O到現在,實際發生了很多非常快的變化。在全球經濟中,中國要按照人家的游戲規則,先站穩腳跟,再想辦法組織一手好牌,然后才有爭奪出牌權的問題。這對中國經濟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第三,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有財產的人。我們需要改變一下視角,不是看有多少富人、富翁,而是看有多少有財產的人!私有財產的概念基本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是一件大事,很大很大的事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