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器飛利浦空氣炸鍋加持,每天都做下午茶
-有一只團隊寵物,也歡迎大家帶寵物上班
-遲到要洗碗
-賣萌是受歡迎的,吐槽是每天都會發生的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我對招聘文案的傾向性:少用形容詞。因為“態度”本身是很虛的東西,它可能是無限浮夸的,也可能僅僅是你高估了自己。務實的文案應該突出事件、行為、方案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少甩著頭自嗨,覺得三觀無比正——老兄,你怎么證明這一點?還不如貼張圖說行政妹子三圍無比正,更能吸引人心生向往。
在招聘啟事最后講的是一些細節,比如團隊構成,判斷他在團隊中所處的位置;融資情況,計算項目風險;產品進度,對接下來的安排大致有個底。直到對方掌握了足夠多的信息,足以下一個初步的結論:這個初創團隊是否值得我去接觸一下。
實際上,以上都只是大路貨,并無神秘之處。幾乎每個創始人都知道這些,但他們往往把信息放在1VS1的交流中去講,而不是寫在告示里,公諸于眾,也就錯失了大量潛在的適格者。因為兩個人對上眼的概率真是很低很低的,廣撒網才能捕到魚,通過傳播招聘啟事去擴大信息接觸面,才能邂逅更好的同伴。
這時有人提問道:你啰啰嗦嗦寫這么多,誰耐煩看啊?答:如果連看完這份招聘啟事的耐心都沒有,對有可能改變職業的機會抱著輕慢的態度,說明他并不是我們需要的人,互相都不必浪費時間。
又有人問道,你這個態度是不是誠懇得過了頭,哪里像是在搞招聘——搶答:沒錯!你在初創團隊做招聘和談融資就應該是同一個態度。我接觸第一批同伴的時候,正是拿出完整的融資PPT去講解,只刪掉了關于融資金額的最后一頁。換句話說,我跟VC和應聘者講的是同一份內容,順帶也當作融資談判的現場演習。
如果招聘方能放下矜持之心,轉而以求職的心態去做招聘,把“我提供一個職位,尋找適合的人選”,改成“我有一個項目機會,希望能得到你的認同”,便會增加招聘這件困難之極的事情的成功率。想想你的求職簡歷怎么寫,招聘啟事就應該怎么寫,思路上是一脈相承的。
這些花招,我在大公司待的時候反而使不出來,公司背景限制了行文風格,也沒有值得夸耀的自由氛圍。更重要的是……我就沒覺得那時的項目很有吸引力,只是分管這個部門,總得給自己找點活兒干,也找點干活兒的人。結果我在創業前兩個月收到簡歷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過了在網易做產品總監那陣子。不要低估人才對“加入好項目大干一場”的渴望。
所以對人才的爭奪,實質上是對你的項目進行營銷包裝。如果項目一開始就能吸引到人才,接下來吸引融資,吸引用戶,也都會順利許多。反之,招聘困難的項目同樣會舉步維艱。從起手式中便能預見未來。
創業,從寫好一份招聘啟事開始。
最后放出蟬游記最新的招聘啟事(多個職位),既作為寫作參考,也算是夾帶私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