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組織的時間管理與個人的時間管理,你認為這兩者有哪些異同?
譚小芳: 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碎片時間。企業和個人都有自己零碎的時間,甚至說是浪費的時間。企業和個人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兩者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比如個人的時間管理更有彈性一點,比如我今天想做這件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那我可能推到明天或者后天,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損失。但在企業組織的時間管理中,彈性就沒有那么大。比如企業一旦做出決策,它就有周期了,而且決策的事情不能說我到下一秒再決策,也許就這一秒的差別就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梅慶開: 我認為兩者的目標是相同的。時間是有限的資源,個人時間管理和組織時間管理的目標都是最大化地利用時間。
但它們的不同是很大的。個人的時間管理注重的是個體,他容易知道自己的目標。組織的時間管理注重的是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統一,需要考慮如何協調這種統一。個人的時間管理不涉及溝通層面,個人能夠掌握自己的目標,個人的時間管理通過培訓和養成好習慣,是比較容易提升的。組織的時間管理要提升起來確實比較難,因為每個人都要用同一個理念,或者企業文化在組織的時間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個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一定是時間管理做得非常好的公司。一個壞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它的時間管理肯定做不好,因為它的員工之間都有矛盾對立的情緒,推諉、扯皮、踢皮球,不可能把時間管理做好。
盧緒文: 兩者相同的一點就是都涉及到人的時間管理,因為組織是由人組成的,它的流程都通過人去實施。
兩者有一些不同,比如說對象的不同,除了人的時間管理,組織的時間管理還涉及到物或者工具的管理等等。又比如,組織時間管理的復雜程度更高。
用組織手段管好時間資源
領導者的時間管理攸關企業組織的前途命運,你覺得從組織的層面來看,如何管理好領導者的時間?
盧緒文: 首先,企業組織要給領導者提供時間管理的培訓,讓他們懂得知時,惜時,守時,用時,做好時間管理的榜樣。他們是領導者,其言行會影響其他人。
其次,提醒領導者把最多的時間投入到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時間管理上有一個重要的原理就是緊急重要四象限,也叫做艾森豪威爾原理。事實上,大多數人把很多時間花費在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在這方面一個正面的典型就是王石,他在時間管理方面有獨到之處、成功之處。就像他的朋友馮侖評價的:王石最有眼光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當別人忙著做那些緊急的事情的時候,他做了那些看上去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比如說企業制度的規范,人力資源的建設,經營理念的設定,所以他能夠去爬山,能夠去美國留學。
第三,幫助領導者做好決策。這些年來企業十分重視員工的執行力,但是我想強調要從組織和管理者的角度看執行力。一個企業就像一條龍,龍頭擺一厘米,龍尾可能幾百公里上千公里就擺出去了。員工的執行力再強再好,如果作為龍頭的管理者決策都錯了,什么效率效益就都會泡湯。決策要慎重,避免“四拍型決策”,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
第四,幫助領導者把工作安排到位。領導者對工作安排不到位,實際上就是對時間的極大浪費。
第五,分工,授權,協助。分工是指高層領導之間要有合理的分工,就是你負責哪一塊,我負責哪一塊,不要相互交叉,不要相互意見老不一致,意見老不一致的話有什么效率可言呢?授權是管理者的一項基本技能,不肯授權的話,自己累死累活也處理不好許多事情。同時,領導者要發揮秘書、助理的協助作用。
譚小芳: 我認為當下流行的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和模塊,企業組織都可以推薦并提供給領導者,幫助其管理時間。
企業組織還可以為領導者配備專業的秘書或助理,提醒領導者主要關注企業的戰略任務,而不是被各種瑣碎的事情纏身,從而把80%的時間用于20%的要事上。有些企業嘗試給領導者設立時間管理的預算,比如為領導者完成某項戰略性任務設立時間標準,并考核其是否在這個時間標準內完成任務。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借鑒之處,但是不能一刀切。在企業的組織中,有些事情很難說需要多長時間,很難設立時間標準。我認為不論是什么組織,要做好時間管理,必須要快、準、空、多、閑。“快”就是快節奏,單位時間當中快速地完成你的計劃和指標。作為管理者,制定計劃要快,作為員工,行動要快。網絡信息時代就是要求快節奏。“準” 就是對準目標,比如一年的利潤額是多少,上半年完成多少,下半年完成多少。“空”就是空出時間,來想一想一些事情,反而促進工作的快節奏發展。“多”是指多多使用互聯網等科技,加快工作的速度。“閑”與“空”相關,當你學會了“空”,就自然“閑”下來了。
梅慶開: 我認為公司管理層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人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才有可能去談組織的管理,如果我往東走,你往西走,他往北走,怎么可能做好時間管理?要設立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設定的績效考核指標,不能是矛盾的,一定是要互補的。比如說,你是個研發經理,你把產品做得更可靠,一定會有利于品質部的不良率的降低,這樣品質部就愿意配合你做后面的驗證等等工作,從而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