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機制本身就是一種法治的精神,法治精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不管是誰,在法律沒有改變之前,每個人都要“依法執行”,你有權力去改變它,但在改變之前,你必須要根據這個法律去執行。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價值觀,一個很重要的理念,缺乏這個理念是造成了很多企業有了所謂的管理機制,但也還是不能規范化管理的原因!粤终齽偫蠋
在中小企業管理當中,我們通常會看到制定管理流程者自己違反管理流程,舉個例子,當保安查其他車輛進出后備箱時,個別管理人員會認為是應該的,而查到自己的車輛的時候就給保安值守人員臉色看,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雙重標準,嚴于律人,松于律己。一旦這樣的行為出現后,就容易上行下效,在管理上法治價值觀的缺位,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出現了。要求別人的時候,切記要先要求好自己。
在我的創業生涯里,我從芒果園出來,切入到工業領域,做任何一件事情,我都認為我比較外行,所以常常在8個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努力。道理很淺顯,一個團隊里幾個人水平相當,作為個體的你,憑什么你比別人做的更出色?大家都在工作上班時間認真,你的智商就一定比同事來的高?所以我常說業余時間決定事業高度。從法治精神層面來理解,為什么要考勤?其實很簡單,持續工作的是一種能力的指標,而不僅僅是為了考勤,作為管理者更有必要以身作則!
公司的管理其實就是制度的管理,流程的管理。具備法治價值理念的職業經理人都應該明白,制度流程恪守的不僅僅是底線,而是我們的操守,在沒有更新和改變原有的制度和管理流程前,遵守是一種團隊能力。
為什么很多人說,在中國做企業不容易,外部環境不誠信的多,內部團隊不尊重契約精神的人也有,這些都涉及到法治。如果你作為顧客,商家給你提供偽劣的產品,你一樣的憤怒。同理,在合同的約定時間內,如果不能完成項目,怎么能怪客戶不通融?絕不輕易承諾,有諾必踐,應該成為企業管理者的行為習慣,成為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基本功。這也是我所理解法治價值觀的延伸。
我們就是做模的,要適應市場,確保客戶項目成功,才能被客戶所認可,領悟法治價值觀,落實到每一個細節,是一切項目成功的必要條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