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翯,愛書客小組創始人。一位70后創業者,數字出版的探路人。他的團隊從創建至今,一直沒有投入過創業資金,也正因此差點死掉。他的瀕死經歷或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對于初創小團隊來說值得借鑒。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從2012年7月開始創業,當時我感覺傳統出版一定會向數字出版轉型,所以想與傳統出版社合作,我們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轉型。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可視化編輯器,通過這個編輯器可以讓出版社編輯很方便地做出富媒體的出版內容,并且發布到任何設備上,這也是與iReader、多看的區別。
我不想讓我的伙伴在項目還沒有看到希望時就投入得太多,所以我決定大家先以人力投入為主,所以團隊從一開始就沒有資金,后來這成了我們最大的阻礙。
在最初的幾個月,我們都在全力做這件事,大家雖然沒錢賺,但是每天都干到凌晨,當時我們已經搭建好了整個架構,實現了很多CYE功能的模塊化,雖然沒有變得可視化,但是已經能開發數字出版物了,也就是說可以把紙質內容轉化成可以帶視頻、音頻,可點擊的數字出版物了,于是我開始挖出版社。
當時我找了國內幾家基礎教育做得最好的出版社,和他們的基礎教育分社領導見了面,都覺得數字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想開始有小規模的合作,一切看似都挺好,但是后來都沒用消息了。
到了2013年3月,我們覺得項目推進太吃力了,前期投入了很大的經歷,但是并沒有取得理想的市場效果。我們的設計師突然退出,因為一直沒有資金,也沒接過項目,賬上一分錢也沒有,去外面找合適的設計師又很貴,導致整個項目陷入了停頓。
還是因為沒有資金,當時團隊成員除了我以外全都是兼職的,開發的進度也很慢。這時有幾個伙伴陸續退出了團隊。我們人最多的時候,包括外圍伙伴,一共有12個人,到這時只剩下3個了。
我們剩下的3個人決定堅持下去,這時我們見了一位投資人,聽了他的建議后,我們決定開始接外包項目養團隊。然后就開始各處找項目。在找項目時,我們發現在其他的領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目前給我們合作量最大,帶來利潤最多的幾家大的客戶其實都是傳媒領域的客戶,我發現對我們的Html5技術需求最大的并不是傳統企業,他們并不像我們一開始設想的那樣將會向數字出版轉型。
我在開始找項目后沒過幾天就接到了第一個單,這是一家國際上很牛的傳媒集團,他們要做電子雜志,我們負責其中兩個關鍵控件的開發。項目進展很順利,我們兩個禮拜就完成了項目,并且拿到了第一筆項目資金(數萬元)。有了第一筆資金后,我招聘了一位全職程序員,平時就是我負責拉項目、做產品經理,主要的開發工作都由這位全職程序員承擔。
然后我們的發展思路就基本確定了,就是利用技術優勢接外包項目,保證現金流,另外接的項目一定是在我們自己產品的框架內的,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
反思
因為一直很喜歡出版,教育出版又是很大的一塊蛋糕,大家都想分到一塊,但是并不是那么簡單能夠吃掉的,因為這個市場本身的運作是有自己的基因在里面的。所以我們運作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進展。
我覺得與傳統出版社合作,有兩個問題是我當時沒有考慮到的。
第一個問題是傳統出版的基因。我見的人是分社長,并不是這個出版社的大社長,沒有最高決策權,而傳統出版社的分社長因為三個原因不敢讓這樣的項目上馬。第一,像數字出版這樣的項目,是會動很多人的奶酪的,比如傳統印刷、排版,一旦數字出版發展順利,他們就沒飯碗了。第二,數字出版在國內過去都是轉成PDF格式在網上發行,這樣做的出版社、雜志社很多,但是都不能盈利,因為把紙質內容照搬到互聯網上必死,這是大家現在的共識,但是因為以前這么做的人太多了,給人一個感覺就是,數字出版不能盈利。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出版社也不例外,分社長讓項目上馬,這個項目一旦虧損,分社長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會很大,所以他們不敢讓這樣的項目上馬。
第二個問題是內容的改編。就像剛才說過的,把紙質內容照搬到互聯網上必死,所以必須對內容改編,比如錄制視頻,做美術設計,而傳統出版社的現有資源很難完成這件事,他們現在賺錢賺得挺舒服,干這種事情就太費勁了,沒有動力。
所以我覺得,創業者必須要對所在行業深入了解,知道它的具體的需求在哪里。很多的時候我們可能看著一個東西火了,它不是表面上看,做一個東西就能火的,可能是解決了這個行業某個痛點。但是這個點能不能挖掘出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在這個行業沉淀很長時間。
最近有一個旅游產品融到了一個多億,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十多年了,知道這個行業的癥結在哪。他們的網站從2000年開始運營,直到2013年才推出了這個產品。所以我們也不再把自己定位得那么高,改從一些基礎的服務提供開始做起,因為畢竟我們在行業內的資源,還有對行業的理解程度都有欠缺。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在行業內建立和強勢資源的業務聯系,搭建商業上的信任關系,也可以在給他們提供服務時發現,到底這些行業內比較大的企業他們需要什么,進而分析出這個行業內的用戶他們需要的是什么。這種東西提供得越多,定位就會越準,而且自己掌握的技術資源,以及外圍的渠道資源、客戶資源也會越豐富,這樣即使自己打造的產品在推廣上或者運營上出現一些問題,創業也不會死掉,因為有這樣的客戶資源在支撐著,那么就允許自己有一定的犯錯誤的空間,這樣創業彈性會比較大一些。
另外,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打死你都不放棄,因為不管誰創業,都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艱辛過程的,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