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年輕人多數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每個人的生活是由自己開創的,父輩的優越條件是他們奮斗得來的,自己的生活也需要自己去奮斗和創造。
有了這樣的意識,美國的青年人在學業結束之后,要么自己創業,要么努力鉆營某個領域,但都是在用積極的奮斗去開創自己的人生,而不會抱怨環境太差,更不會從別人身上尋找自己可以不努力的借口和理由。
中國的青年人應該學習這種奮斗精神,做成做不成都要努力去做,環境雖然可能很復雜,但要學著適應環境甚至改變環境,主觀和客觀條件都要為個人的努力奮斗服務,這種意識支配著的人生更容易獲得成功,留下的遺憾會更少。
筆者經常會聽到周圍三四十歲的中國人懊悔地說諸如假如當初知道努力之類的話,而說到這些的時候,“當初”已經遠去,懊悔和反思可能都已經晚了。
富而善的精神品質
今天的中國人有點真的唯“物”主義了,獨善其身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行為準則,事不關己通常會高高掛起,多數人奮斗和追求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和親人生活得豐衣足食。
這其中有客觀環境的影響,但從個人自身來說,樂善好施已經遠遠脫離了中國人的內心,慈善事業在中國也就成了一種經常被踐踏的東西。
美國很多有錢的人都是通過早期的奮斗和努力創造了某些金錢帝國,但是擁有了財富之后,最終也會樂于行善,而不是把所有財富留給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知道財富更容易毀掉后代。
比爾蓋茨用自己的財富設立了公司化運營的慈善基金,讓慈善像商業一樣周而復始,不斷惠澤窮人;很多商業大亨都會拿出大量的金錢做慈善,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回饋社會或者幫助窮苦。
相比較之下,中國的富人做慈善,作秀和貼金的成分更大,真心富而善的人很少。筆者把這一點理解成為中國青年人應該學習的精神,是很希望未來的中國富人中出現更多真心幫助窮苦的人,更多年輕人把“達則兼濟天下”貫徹在自己奮斗的歷程中。
公平精神和不仇富的心態
任何社會都存在特權,美國當然也不例外,只是其環境相對更加公平一些。個人的奮斗和努力以及獨立精神,要想真正開創出事業來,還需要相對公平的創業和競爭環境,無論貧富,無論貴賤,既然同在一條線上競爭,最好面臨的是公平的客觀條件。
中國的很多在某方面處于優越條件下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順理成章地利用父輩創造的便利條件來為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推波助瀾,缺乏公平競爭的意識和精神。
近處來看,這些便利條件可能有助于自己發展,但從長遠來看,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中缺少了公平競爭的磨礪,銳意進取的精神也就會逐漸退化,俗話常說中國人富不過三代,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美國人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遠不止于此,當然,中國年輕人并非一定要學習美國的同齡人,只不過如果向別人學習一些東西,更有利于自身成長和發展,為什么一定要拒絕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