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業文化?
記者:就你的體會而言,企業文化的建立是一開始就做一種強化建設,還是在過程當中去建設?
高德康:不管企業多大多小,企業文化肯定無法回避。通常企業主認識到有企業文化這回事,是什么時候呢?管理無法駕御這個企業的時候。
記者:出現危險的時候。
高德康:對!我的判斷是,用制度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企業文化就會跳躍而出。
記者:你的危機時刻是什么時候?
高德康:2001年前后。那時企業發展如火如荼,氣勢如虹。但是已經明顯出現一些危險的征兆。比如說有些人在缺少規范和科學管控的情況下,會應付于事,也沒有人去監督;比如說有些人會做出一些有損于企業、例如以權謀私這樣的灰色事件。已經出現、而且一旦出現如果沒有被及時制止,就會擴大,會波及到其他領域。
甚至包括薪酬制度。也就是說當你的企業如火如荼地在發展,而你的薪酬體系卻一成不變,很可能會出現大批量人員流失的現象。我們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企業,把我們一個車間的六十幾名員工一鍋端過去了。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薪酬體系的重要性,那以后薪酬制度才走上軌道。
然后又認識到一個問題:一旦員工眾多,而企業的主要領導人跟他們缺乏溝通的時候,會發生信息不對稱。他們不知道企業的未來會走向哪里,這個時候就要有文化的灌輸,因為文化當中本身包含了價值觀、企業的愿景、經營理念以及經營策略等。當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員工就會茫然,所以文化的宣導極其重要。
記者:在執行企業文化過程中,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肯定會有一些犧牲吧?
高德康:那是肯定的。比如說我何嘗不希望穿得浪漫一點呢?這個年齡應該是一個很輕松的年齡,但是企業文化中有對著裝的要求;比如說我何嘗不希望早上9點上班,事實上也沒人會來逼我,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對老板提出這個要求,但我還始終堅持8點去上班,這就是犧牲。所以做老板是輕松的,做企業家是辛苦的;做企業家帶來的是使命,做老板賺到錢就行了。
還有,說的、做的,包括想的要一致。真文化是什么?你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事實上也是這樣做的,做的結果也是這樣,這才是真文化。
企業發展中的永恒主題是什么?
記者:你欣賞的企業家是?
高德康:我比較欽佩卡洛斯·戈恩,日產雷諾汽車的老總。他做事干干凈凈,思路清楚,決策簡單,最后執行到底。六年前公司簡直是病入膏肓,行將倒閉。他在這個時候告訴員工三件事情:第一件,日產的前途在哪里?會有一個輝煌的未來,而不是行將倒閉;第二,汽車行業競爭的鑰匙在哪里?就是產品。你應該提供給消費者最優質的產品;第三,大伙齊心努力的一點在哪里?控制成本。
戈恩告訴全球的人們,我做了這三件事情。而他是真做。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經營的境界,沒有那么復雜。
記者:企業越做越大的過程中,你覺得一定要一以貫之下來的東西是什么?
高德康:就說永遠要去思考的主題吧:第一,企業未來的方向在哪里,這是一個企業舵手永遠要時刻思考的第一件事情;第二,最核心的團隊成員時時刻刻要去關注,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我的幾個核心的團隊成員,他們很優秀嗎?他們愿意為企業全力以赴嗎?他們現在的主要問題在哪里?我要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去引導他們?我要為他們做些什么?讓他們可以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全力以赴。就是方向的掌握和核心團隊的掌握。
記者:靠什么去掌舵?
高德康:關鍵是知己知彼。“己”就是對企業自身的了解:我們企業到底是怎樣一個形態?正行進在哪里?競爭力體現在哪個方面?我們的薄弱處在哪里?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這個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你企業自身都搞不清楚,那么你肯定是一個盲目的領導者。
第二,對整個國家經濟大事以及行業走勢的了解。國家經濟在倡導什么、反對什么?走向哪里?結合自身行業考慮未來的方向在哪里。就是說洞察客觀環境,了解自身情況。
記者:從德意本身來說,從企業文化到它的技術,到核心競爭力,有哪些關鍵的詞匯?
高德康:這個我們概括得很清楚,我們目前的競爭力在于三方面:第一我們的產品,這種競爭力會是所向披靡的。
第二,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淘汰率很高。今年上半年光是一線的36個銷售經理,就換了14個。是非常主動地在切換,能者上庸者下。這樣大幅度的更換,對企業的發展一絲一毫都沒有影響。這表明系統已經運做得很成熟健康了,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的變化而導致體系的紊亂。
如何進行員工培訓
記者:1999年,你開始給員工作那種非常系統細密的培訓,那基本上夯實了德意的基礎,講講那段經歷吧。
高德康:那是徹底的惡補。之前對人員的培訓不多,更多的是言傳身教。當我們大批量地從社會上招人,一年居然需要招三百多個一線人員的時候,就必須進行成批的克隆,培訓成為必然。
一個月培訓一期,每期大概60個人,一共進行六期。那段時間,我沒做其他事情。幾乎就陪他們一起上課,陪他們一起吃飯、睡覺,建立感情。
培訓非常基礎。從什么叫社會,什么叫政府,什么叫企業,什么叫家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開始。
第二部分是,什么是燃氣灶,好的和不好的產品的區別,等等。
第三,我們的同行有哪些,他們是什么時候起步的,他們的股權關系怎么樣,他們的董事會和總經理是哪些人?
記者:這些機密的東西,你都可以了解到!
高德康:我對這行業太熟了!然后,把他們的照片秀出來:這個人就是誰。這個人他有什么優勢,他的特長在哪里。跟中情局似的(笑)。很生動。這個人的歷史是怎樣的,軟肋在哪里,他帶領下的團隊是怎樣的,核心成員有哪幾個,他們現在正在怎么做,未來怎么做,將來會對我們構成怎樣的威脅,我們可能會對他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記者:你好可怕(笑)。
高德康:競爭對手,我都把他編寫成教案,一個個說過去,這是第三條。第四是關于我們的合作伙伴,就是我們要把這東西賣給誰?分析消費者,他們在想什么,他們要什么,他們的審美理念是什么,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產品,他們通常會到哪里去買貨,他們的行動路徑是什么樣的,要去研究他嘛!當時我們歸納了六大渠道,他們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我們通常應該用怎樣的方法來打動他們。打動了他們就獲得了渠道,獲得了渠道就獲得了消費者。
記者:那是1999年啊,你的經營理念和戰略戰術已經相當成熟。
高德康:所以我們敢去和別人競爭。第五層面是關于他自己,要培訓他嘍。你要怎樣時刻跟你的合作伙伴來談判。應該在哪里談判,怎樣談判,談判以后應該怎樣記錄,怎樣簽定和約,簽定合同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要點,該怎樣請客,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做什么樣的發型,應該用什么香水……
記者:你的這些知識都是來自于日常積累?
高德康:絕大部分是我自己的體會。比如請客的話位置該怎么坐,圖紙畫出來哪個是你該坐的,哪個不該你坐。支付賬款的時候,有哪幾種方式,首選哪一種。送貨過去,什么叫匯票,什么叫承兌,什么叫本票,什么叫支票。它的特性是什么,它的優缺點在哪里,應該收什么票……所有的一切都跟他講完。
每天早上都去鍛煉,喊口號、在大街上舉著牌招搖過市。
記者:魔鬼誕生了(笑),舉著什么牌?
高德康:“未來之星屬德意”,“德意電器——行業的引領者”。我跟他們一起做。這樣的一個月培訓下來之后,基本上就是魔鬼了。大家內心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我要到一線去,我要去打仗,我要去為企業拼搏。然后這時候我們會開一個餞行酒會。餞行酒會一開,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大家手拉手高唱一曲,你一看,全是熱淚盈眶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把喝酒的碗扔掉,然后說:出發!
記者:真是這樣的?
高德康:真是這樣的,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到現在聚會每個人都記憶猶新。這種文化的沖擊力,強大到你沒有辦法阻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