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美國西北大學著名的商學院,還是坐落在北京東方廣場的管理咨詢公司,“凱洛格”也許都是一種精英的代名詞。然而,這個“凱洛格”不是Kellogg,而是Key Logic(關鍵邏輯)。
無論是美國西北大學著名的商學院,還是坐落在北京東方廣場的管理咨詢公司,“凱洛格”也許都是一種精英的代名詞。然而,這個“凱洛格”不是Kellogg,而是Key Logic(關鍵邏輯)。幸運的是,這家2004年由三四名未滿30歲的年輕人創辦的小公司,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關鍵邏輯,并憑借獨特的業務模式和市場策略,在成立的三年時間里快速發展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7年12月18日,由《商務周刊》主辦的“2007年度100家快公司”評選在清華科技園隆重揭曉。北京凱洛格管理咨詢公司(以下簡稱“凱洛格”)作為唯一一家入選的咨詢機構,榮獲“2007年度100家快公司之快速成長公司10強”。
一艘低調的“快船”
2004年,凱洛格剛剛成立,在沒有背景、沒有成功案例,僅僅依靠創始人“立志成就專業人士的偉大公司”理念支撐著,在管理咨詢這片紅海中奮勇前進。然而,對于新創業的管理咨詢公司而言,凱洛格管理咨詢公司的開局似乎格外順利,開業的半年中,盡管他們蝸居在五礦大廈一間不足20平米的小屋中,卻同時運作著中石化、華信惠悅、方正集團等幾個大的項目。經過三年的努力,凱洛格已經從當初的三四個人,發展到現在接近50人;從當時那個不足20平米的辦公場所,搬到了現在接近600平米的國際化辦公樓;從2004年100多萬的營業收入,增長到目前接近2000萬的營業額……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的成績,不得不讓我們感到疑惑,是什么因素驅動著這個未曾多聞的公司快速發展?又是什么因素使這艘原本漂泊的小船正在轉變為能迎風破浪的旗艦?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北京凱洛格管理咨詢公司。
其實,凱洛格的發展軌跡是十分清晰的。在回顧這三年的歷史時,總裁王成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2005年初創的時候我們就好比是一個獵人,是非常機會驅動的,因為那時候要生存,所以什么業務都會去接。到2006年我們就開始轉變做農夫,找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那里精耕細作。2006年我們開了一年的荒,但是我們守住自己的樹根,在2007年就迅速結成了很多的果實,讓我們2007年有了一個爆破的增長。”
對于這種爆破式的增長,凱洛格人似乎一點都不意外。風正帆滿才能駛快船,總裁王成向記者解釋到,凱洛格之所以成長得這么快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其戰略的成功。由于凱洛格第一個客戶涉及人才發展戰略,而此后的眾多項目幾乎都和人才發展相關。所以,凱洛格的創業者們敏銳地把目光集中到人才發展領域,為凱洛格的“關鍵”邏輯找到了第一個爆發點——企業大學。企業大學是凱洛格尋找到的差異化市場,對這塊細分市場的深耕讓凱洛格在管理咨詢行業站穩了腳跟。
然而,有戰略不一定保證成功,還要方法去實現它。而保證凱洛格快速發展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方法的成功。這方法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對外,一個是對內。對外,凱洛格堅持“燈塔策略”,就是定位于行業大客戶。凱洛格基本上只為行業的前五名企業做服務,王成坦言公司產能有限,產品也有限,只不到三十人,所以服務對象就會選擇每一個行業里的頂級客戶,比如中國移動、房地產業碧桂園、大眾汽車,這些都是他們比較穩固的客戶。對內,凱洛格始終堅持“專業主義”,這是凱洛格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是在對客戶服務過程中的要求準則。對此,王成頗為得意:“很多人可以模仿我們的模式,可以模仿我們的很多的其他的東西,但是我們的文化很多企業難以模仿,就是專業主義”。而這兩點很好成就了他們實現戰略的方法上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