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雙楊店鎮洪福寺村豬鬃加工戶劉思彩的新西蘭客戶,邀請他去親眼目睹了悉尼奧運會的盛況。能去免費觀看奧運會,這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他做的是看似不起眼的豬鬃加工。
豬鬃是豬頸部和背脊部生長的5厘米以上的硬毛;它剛韌、富有彈性,不容易變形,也不受冷熱影響,是工業和軍需用刷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國的豬鬃產量占了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2006年,我國僅向美國出口的豬鬃產品就達到近6000萬美元。越長的豬鬃越值錢,黑鬃的價格最高,這“黑金子”的長度在108毫米、102毫米以上的,接近300元錢1公斤。雙楊店鎮有2000多戶農民從事豬鬃加工,產品絕大多數出口歐美、日本、韓國等地,是制作各種高檔刷子的重要原料。豬鬃加工也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的一個支柱產業,農民經營豬鬃加工,有年賺十幾萬元的,還有年賺七八十萬元的。從清朝開始,他們就靠手工加工豬鬃,幾十道工序,豬鬃加工戶一條龍式地獨立完成,彼此的業務聯系很少。
1997年,鎮里的豬鬃加工大戶李興國接到一批大訂單,當時,他的生產能力還很有限,但他又不甘心放棄這個大買賣。李興國就把這個訂單就分給鎮里的其它加工戶?墒抢钆d國驗貨時傻了眼——別人代為加工的豬鬃成品離出口標準差距很大,他的這筆買賣徹底砸了;虧了36萬。因質量不行,11元錢1公斤的貨,最后賣了二三元錢1公斤。以后即使訂單再多,他也不敢讓別人幫忙加工了。
2003年,干了十幾年豬鬃加工的雙楊店鎮中小河村農民于興文發現,雙楊店鎮2000多戶大大小小的豬鬃加工戶就是一個不小的市場。他琢磨,能不能專門做某一道工序,為鎮里加工豬鬃成品的人服務。他選定了對洗干凈的豬鬃半成品進行高溫蒸煮這道比較重要的工序,但是,生意卻一直都不好,因為當時他自己還在加工豬鬃成品,其他加工戶擔心他會偷偷扣留送去蒸煮的豬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