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新聞讓我看了感動得想流淚!
辦公室一位50多歲的老記剛說完,同仁們就好奇:讓見慣人情冷暖沉浮的老記都感動,啥新聞?
南京出現一個丘比特征婚點,專門為先天性缺乏性功能的人締結無性婚姻做紅娘。
先天性無陰道、無子宮、無卵巢的“石女”,生殖器無法勃起也無精子的先天克氏綜合征患者……因為身體上的難言之隱,他們忍受著自卑和他人猜疑的目光,生活在孤獨痛苦的世界里,但他們同樣需要愛,需要婚姻。無性征婚網為他們搭起了“同病相憐”的平臺。
感動,就是因這人性關懷油然而起。人性關懷、人文關懷、人道關懷,三“人”行,必有商機。
人性關懷:激動著埋單
婚姻介紹,白領是熱點。父母到公園為白領子女相親,婚介所屢辦相親面對面,誰會想到這個婚介冰點?羅俊。
昨天上午,記者電話采訪了南京丘比特婚介所經理羅俊。說起辦無性征婚點的起因,他的語氣中充滿感慨。
2001年丘比特婚介所開了個“情感傾訴熱線”,2002年又開了個“好心情哭吧”,全國各地先后有四五百個先天缺乏性功能的患者向丘比特傾訴痛苦。聽他們說,看他們哭,羅俊和婚介所的工作人員很難受,卻愛莫能助,只能安慰、勸說。他們的痛苦與眾不同:欲愛不能。輾轉求醫無效,最多的一個病人花了38萬元,也看不好自己的病。很多人因此痛不欲生,一個病人怨恨父母:“為何把我生成這樣?”傷心之下離家出走10年。2004年11月,一位安徽的母親帶著她雙胞胎的“石女”來到南京,敲開丘比特的門,要求給雙胞胎女兒征婚,這才觸發了丘比特辦無性征婚的想法。
無性征婚推出后,剛開始很多人不理解,包括一些醫學專家和性學家,有位性學家甚至說:“沒有性哪來的愛?”但征婚者對婚姻的理解顯然非常人能夠完全理解,“丘比特”無性征婚點自2004年10月掛牌以來,目前已經接聽、接待無性人員咨詢4萬多人次,進行會員登記的有500多人,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德國、澳大利亞等海外的先天性功能障礙者也遠渡重洋來丘比特。丘比特已經舉辦了4次活動,參加者逾500人次,促成20對征婚者締結良緣。這些新人們對家庭的幸福更珍惜,演繹出一幕幕“無性也能有愛”的生動情景。
【商機聯想:為先天缺乏性功能者組建家庭搭“鵲橋”,是暖人心扉的人性關懷。盡管這些不幸的人出生率僅有1/5000,但按全國13億人口計,就有20多萬人,這不是個小數字。其實,類似這樣應給予人性關懷的人還有很多,如殘疾人。殘疾人同樣需要愛,需要建立家庭,但他們的婚戀同樣困難重重。此外,還有性功能障礙者,據了解,離婚案中67%的原因在于此。還有老年人的婚介,都是商機可以涉足的人性關懷。這種關懷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據悉,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進行普通婚介的費用少則數百元,高則上千元。雖然目前丘比特進行的無性婚介不計經濟效益,只收50元登記費,靠“有性婚介”的利潤補貼“無性婚介”,但事實上,前來無性征婚的大多是高學歷者,經濟收入可觀。如果無性征婚等不再成為新聞,而被人視為尋常事,是完全可以按照正;榻槭召M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