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設立一年多以來,已經有230多家企業上市,還有近200家企業遞交申請材料準備上市。上市標準更低的新三板的擴容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各路資金的集聚帶來了市場的高估值、高溢價,使創業者通過上市而身價暴增,這種財富效應吸引和鼓舞了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優秀人才選擇了創業這條路。
在深創投做了十年投資經理,我在工作中接觸了大量的創業團隊和公司,尤其是常州市武進知識服務業聯盟邀請我做創業導師期間,更是能近距離地與多位創業者頻繁交流,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新創企業在如何獲得第一筆啟動資金時就遇到了瓶頸,阻滯了企業發展的步伐。
企業規模越大越容易得到資金,銀行、股權投資基金(PE)往往青睞盈利高的大企業,經常會聽到批評銀行“嫌貧愛富”的聲音。 對于初創企業,目前主要有四個渠道可以獲得啟動資金:親朋好友資助、政府資助、個人天使投資、正規的風險投資公司(VC)投資。
親朋好友往往只能提供少量資金,無法滿足創業企業的資金需求。政府為了推動經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圍繞創新戰略,不僅出臺了各種支持政策還設立各種資助資金,比如國家創新基金、千人計劃等。江蘇省對海歸等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很大,各個城市都有相應的人才資助計劃,比如無錫530人才計劃、鎮江331人才計劃、常州領軍人才計劃、蘇州姑蘇人才計劃等等。創業企業一般能得到100-300萬元的無償啟動資金以及相應的優惠政策。
在中國,天使投資還處于發展初期,從事天使投資的群體主要是一些曾經創業成功并功成身退的企業家。獲得天使投資的關鍵是取得投資人的信任,一定要有熟人引薦參加投資人圈子里的活動。有人建議“找機會向天使投資人的妻子闡述你的理念”,因為天使投資人的“決策委員會”一般只有一個成員——配偶。
現在創業投資行業很熱,創投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設立。常聽聞原來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的記者轉行做創投,原來從事房地產的現在搞創投等等,但真正投資初創企業的創投公司寥寥無幾。像深創投、蘇創投、IDG等一批規范運作的創投公司,仍在堅持提高自身服務能力,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之外的增值服務。深創投在全國40余個城市聯合當地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在當地設立團隊為初創企業提供貼身服務。
在企業創業初期,僅僅有好專利、好技術、好產品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獲得資金支持,得到天使投資人或風險投資公司(VC)的認可,還要考慮很多要素。市場空間是否足夠大,技術壁壘有多高,是否容易被人復制,是否過分依賴某些資源,資源是否能夠持久掌握等。投資人對初創企業決定投資的關鍵因素是對人的判斷,如創業者過去的經歷背景、經營企業的經驗、為人處世的方式、經營理念、團隊的結構及團結程度、是否具備對市場的快速應變能力和執行能力、對資金合理規劃能力等。
創業企業在向投資者展示優勢的時候,同時要避免出現一些容易給投資者留下負面影響的問題。一是創業者的決心和信心不夠強烈。創辦企業是個高風險的活動,有些創業者為自己留好后路,自己不出錢,把老婆孩子房子留在國外,自己一人回國拿投資人的錢創業。還有些在學校仍保留教師資格,停薪留職下海辦企業。這樣投資者也會減少對企業成功的信心。二是目標太宏大、缺乏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三是創業者太自我、不能容人,聽不了中肯的意見。
還有一個對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股權結構的合理設置。有些公司在初創期為了實現夢想降低要求,引入了不規范的投資人,把控股權或大部分股權讓給了Cye投資人,一旦在經營理念或發展目標上產生分歧,易造成公司經營極度不穩定。如上海微創醫療公司(2010年9月在香港主板上市)2002年深創投投資之前,就發生了其國內天使投資人要求撤回投資并通過法院凍結房產、銀行帳戶的事件;另一外資天使投資人鼓動部分技術團隊出走到南京新設公司,公司瀕臨倒閉。后在深創投、張江創投等規范的投資機構的幫助下,微創醫療公司逐步走入正軌,并最終成功上市。可見,規范的投資者對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性。
希望創業企業都能在合適的時機獲得合適的投資,盡早將自己的創業夢想變成現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