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公司里角色也有分類,有general partner, 有普通Partner, 下面還有principal, 再下面是senior associate, 再下面是associate。一般associate做2年,他們主要負責研究具體公司。associate2年之后如果升不上去,很多就走人了。principal主要負責研究一個方向,最后投不投,還是partner說了算。有些VC公司還有一個很妙的角色叫EIR,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EIR是VC公司用來和創業人保持關系的一個好方法。EIR有時候會幫助一起看投資案例,做Due Dilligence, Bring deals。這些EIR基本都是有許多創業經驗的人。
融資前知道這些背景常識,其實對創業人來說有不少幫助。比如創業人經常會收到associate發給你的信,說對你公司非常之有興趣,希望談一下。收到這種信,大可不必雞動。associate每個月要發許多這樣的信,你的公司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大的VC公司里也有政治斗爭。一般工作比較賣力的屬于那種有希望成為partner的人。這些人要成為partner,他們必須為公司bring deals。所謂bring deals,就是讓那些有潛力的公司拿他們的投資,然后希望有一天這些公司有個好的exit(被大公司收購或者上市)。 所以如果你和那些希望成為partner的人一起談,他們幫你爭取到投資的動力就會更大。當然,你如果直接和lp還有partner談,成功的機會也相對更高。
許多VC公司都co-invest:就是幾家熟悉的公司一起投資一個創業公司。這樣的話,大家都有閑錢可以投其他方向同時又分擔風險。創業人在找風投的時候,最難的是找到那個愿意領投的VC。之前好幾次碰到有些VC對公司和團隊都有興趣,但是不愿意領投。因為領頭的VC承擔的責任比較大。2011-2012年有不少創業公司把融到的錢用光了,但是又沒有達到可以融到下一輪資的milestone,作為領頭的VC有時候就得留一筆錢,作為bridge loan幫助投資的公司度過難關。VC們是群居動物。你經常會發現連續幾個月都沒有人愿意投你,然后突然有了一個愿意投你了,其他人又會回過來對你感興趣。
VC投資基金的周期也有講究。一般大的基金都是5-10年為一期的。有時候最郁悶的事情,是當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對你異常有興趣的VC,并且感覺他就快給你term sheet的時候,突然收到他的email說“兄弟啊,你的產品很牛叉,我對你也很看好。可以我目前手上沒有錢,正在和LP談,估計有70%的可能三個月之后可以拿到新一筆基金”。。。。。。這種時候,你只好在心里罵娘,然后很客氣的說"keep me posted",然后繼續踏上尋錢之路。
想想VC們其實也真可憐,每天會有人發email說給他們看新的app或者網站。運氣好的時候,他們不時的看到有創意的東西,運氣不好的時候看了幾十個相同的產品,再看下去,可能飯都吃不下了。有好的項目,大家都來搶;一般的項目他們也不敢投。手上揣著幾億資金,投出去怕虧錢,不投又一定虧錢。
我很欣賞不少國外的VC,他們很注重溝通,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博客。他們經常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投資哲學,對行業的觀察以及提供年輕創業人經驗教訓。說到底,大家就好比在相親。雙方如果加強溝通,其實可以省力不少,早日牽手。我從來沒做過VC,以上數據都是道聽涂說加上親身經歷。寫的東西如有出入,歡迎指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