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太看得起“錢”了,太看重資本了,以為錢到了,就能做一流產品了,市場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很多創業者愛把流程、戰略、商業模式、甚至是自身的問題都歸咎到缺錢上。
很多創業者都想融資,但在融資前,在接觸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前,你需要好好分析下自身的狀況。
這看起來好像是不言自明的,是最基本的道理。但創業者們通常對資本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說他們沒有認清自身或者自己企業的現實情況。
在要找投資機構前,先問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融資真能解決你目前的問題嗎?還是只是把問題掩蓋了起來?
做為一個CEO,我經常對“我們需要更多的人”這說法持懷疑態度。我在每個部門都能聽到這樣的需求,無論是軟件開發部還是銷售部的客戶支持。當我深入研究一下,就發現他們的問題都和員工人數無關。通常是流程問題,或是策略失誤,或是市場推廣沒做好,甚至是商業模式需要做調整。
在很多快速發展的企業中,不少資質平平的基層員工被提拔為管理者,這些員工因為工作刻苦而取得了早期的成功。在這樣的企業中,動不動就愛嚷嚷缺這資源缺那CYE資源的現象很普遍。但對于迅速成長的企業來說,仍按原來的方式去加倍努力是解決不了新問題的。就像我的老師教我的烘焙之道:“僅僅是把各種配料都加兩倍并不能做出大兩倍的面包來。”
比如說,我公司推出的第一個軟件產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但客戶滿意度卻在下降。我們的團隊就像之前的幾年那樣,繼續改進軟件的前端。但真正的問題是在我們后臺的系統整合方面,這方面的調整大概需要3~4個月的時間。
當時,我們很容易就能融到錢,可以多招幾個開發者來,但這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改進我們的技術和流程,將調整時間縮短。
資本能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還是只是權益之計?要區分這些對成長型企業的CEO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產品,真的很難說出這樣的話:“這不是資金的問題,是我們自己錯了,在這個領域,或許我們應該做的更好,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改進潛在的問題。”這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你是需要資金還是急需資金?
媒體上經常大肆報道某某公司又獲得了投資者幾百萬美元的投資,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會有兩個相沖突的觀點,一方面是這家企業被投資者所看好,但另一方面,卻好像企業的管理層在對外宣稱“看看我們,我的企業盈利情況還不是很好。”
急需(need)和需要(want)的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商業問題。我對“急需”的定義是“沒有外部的資金支持我的企業在3個月內就會關門大吉。”而想贏得競爭優勢、改變銷售不力的狀況、產品需要升級等等都是完全理性的需求,但它們都不是“急需”(need)。
在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我在第一輪融資中就喪失了公司的控制權。我們新簽了四家企業客戶,但我們手上的錢只能維持五天了。當時我只是一名28歲的醫生,有20萬美元的債務,而且沒有什么商業經驗。在之前的一年半中,我見了300多位投資人,最后只有這個肯投我500萬美元。當時那是我唯一的救命錢,能讓企業、讓我的夢想繼續活下去的唯一途徑,這就是“急需”(need)了,所以我不得不做出了很大讓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