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企業提供融資平臺” 戛納“國際地產投資交易會”主辦方專訪
“國際投資家對亞洲很有興趣,中國的開發商在尋找國外資金,戛納‘國際地產投資交易會’可以成為一個橋梁。”日前,該交易會主辦方ReedMIDEM公司的董事長兼CEO保羅·泰科來到上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達了上述的愿望。
《第一財經日報》:之前,法國戛納“國際地產投資交易會”的主要市場在歐美,你們對中國市場有怎樣的推廣計劃?
保羅·泰科:這個交易會創辦于1990年,在歐美地區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去年開始,我們在中國開展了一些推廣活動。
亞洲市場的重要性在提高,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宏觀調控以后,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思路發生了一些變化,跟境外投資機構合作的需要增大了;二是亞洲經濟復蘇的前景。這兩個因素,使投資機構對亞洲的投資機會很有興趣。我們也因此增大了在亞洲的推廣力度。 在2005年的交易會上,70%的參展商和觀摩者來自歐美。我們計劃2006年在香港舉辦這個交易會的亞洲版,到時候的客戶組成將是這樣的比例:70%來自亞洲、30%來自歐美。
我們正在籌備建立一個國際顧問團,由12~15人組成,成員將是亞洲地產投資業的行業領袖級人物,幫助我們拓展市場,以及對交易會亞洲版的內容提出專業建議。
《第一財經日報》:您對中國房地產企業有怎樣的認識?
保羅·泰科:中國房地產企業的透明度比較低。歐美投資機構以前在中國投資很少,企業的透明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透明度是投資機構與中國開發商合作的一個障礙。當然,這幾年中國企業越來越開放了,透明度在不斷上升,而且變得更加規范,但與國際投資家的要求還有距離。雙方在文化、制度、審計、法律、會計等各方面的習慣還有差異。
以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這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非常便宜,在與投資機構談合作時,他們往往無法接受對方的要求,認為資金太昂貴了,而其實是中國企業習慣了銀行貸款的低成本融資。
由于宏觀調控,很多企業發現從銀行貸款非常困難,要出去看看外面有什么機會,希望找到國外的合作伙伴。國際投資家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的要求。現在,中國企業的接受度提高了,投資機構的要求也有所降低,雙方正在逐步吻合。
《第一財經日報》:戛納國際地產投資交易會將為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帶來什么?
保羅·泰科:它是國際城市規劃、基礎建設、地產開發、投資與融資的高峰會,各種需要吸引投資的項目都可以參展。去年的交易會,有4660個投資機構參加,包括國際地產投資商、旅游地產投資商、地產投資基金、保險公司、退休基金、投資銀行等,去年首次有了中國代表團,31家中國機構參加。這些企業有沒有在交易會上找到合作伙伴,是他們的商業機密,作為主辦方我們沒有統計簽約率。
交易會更多是在戰略層面的,投資機構或項目都可以認識潛在合作對象,但不一定在交易會上簽約。我們提供給中國企業的是一個平臺,他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接觸很多外國投資機構,跟他們磋商項目。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