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互聯網市場上,從國內到全球,最風光、最讓人嫉妒的領域只能是搜索。目前,Google的市值已經超過IBM,而百度在納斯達克成為中國股價最高的互聯網公司。此外,新浪、雅虎、搜狐、中國搜索紛紛重拳出擊搜索引擎市場,搜索引擎已成為許多網站在短信、網游之后找到的又一個盈利途徑。
據了解,中國搜索引擎行業2006年將達到36.2億元,增長幅度達到50%。然而,太多的參與者不得不讓人擔心,搜索引擎市場到底能夠容納下多少家企業。
百度上市的神話與現實
今年8月5日,百度用一串驚人數字上演了美國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的奇跡:當晚23點35分,百度正式首次公開招股,原定27美元的發行價,66美元的開盤價,三小時內突破100美元,最高暴漲至151.21美元,收于122.54美元,漲幅353.85%。即使是在互聯網泡沫膨脹的1999年,中國第一支互聯網概念股中華網創下單日最高漲幅僅僅是236%。
百度上演的奇跡與所謂的Google效應分不開,華爾街投資者認為這個有著和Google相似的盈利模式,最大中文搜索引擎雖然收入不多規模不大,但是每年保持200%的穩定增長速度。也有分析師對百度上市的驚人數字表示強烈質疑,認為百度市盈率甚至已經夸張到有些“畸形”。受到諸多質疑的百度第二日開盤收盤價跌至115.50美元,兩個星期后跌至85.81美元。
10月26日,百度公司發布了其上市后首份財務報表,報表顯示百度的利潤與上季度相比出現近30%的下滑,而運營支出卻大幅增長。也許是業績的不近人意令美國投資者倍感失望,受此消息影響,好容易恢復至90美元得股價應聲下跌,并在隨后時間里徘徊在70美元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七八十美元才是百度正常的股價,而百度上市首日的股價飆升無疑是資本市場對搜索引擎過高評價的結果。“資本市場不了解中國互聯網產業。”盛大的陳天橋、搜狐的張朝陽今年都這樣抱怨美國的投資者。
門戶網站回歸搜索
百度與Google的成功成為了整個互聯網產業的榜樣,搜索引擎業成了整個產業分食的蛋糕。 雅虎在進入中國的最初幾年一直視門戶為發展方向,一路步履蹣跚。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合并3個月后,馬云宣布整合第一步:雅虎中國一改曾經的門戶戰略,全面回歸搜索,頁面干脆簡化為以搜索工具條為主,與Google、百度如出一轍的簡潔。同時,雅虎中國旗下原多個搜索品牌全部合并為雅虎,門戶內容大幅裁減。“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成為新雅虎中國的戰略信條。為了能重新占領國內搜索引擎市場,馬云運用他的一貫戰略,強調在一年內對雅虎中國沒有任何盈利要求,但要緊追百度,做到國內第二。
以搜索起家的張朝陽也在這一輪搜索熱浪中表示,后悔聽了華爾街的話,才讓百度有了生存的空間,幡然醒悟的搜狐從2004年開始重新下注搜索打造“搜狗”品牌。今年4月,搜狐斥資930萬美元收購Go2Map公司,趕在Google,百度前推出特色的地圖搜索服務。
今年6月,張朝陽放話稱“搜狐網精心打造的搜索引擎搜狗發展勢頭良好,兩年后將會超過百度。”“單純從收入的角度超越百度,2005年就能達到。因為搜狐門戶矩陣的力量是百度沒有的。”
7月,號稱采用最為領先的智慧型互動搜索技術的新浪“愛問”搜索引擎問世,新浪終于加入了2005年的這場搜索大戰。近幾次季度財報顯示,新浪盈利收入大幅下滑,此時新浪將希望寄托在能直接帶來真金白銀的搜索上,力推愛問品牌。對此,曾有其他門戶網站的高管直言新浪太不專注,任何能賺錢的領域都想嘗試,又做電子商務、又做搜索、還做網絡游戲。 甚至連騰訊也按耐不住了,12月23日,以SOSO為獨立域名搜索悄然現身,盡管公司并沒有認可這個消息,表示將于明年1月給出明確信息,但這個頁面的存在,不難看出騰訊將在搜索領域有大的動作。
中國互聯網盈利模式走回起點?
在國內,競價排名方式的廣告是各大搜索引擎幾乎全部的收入,這種趨勢正在蔓延至門戶網站。
11月,三大門戶相繼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網易表現強勁,除了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飆升137.2%外,一向不溫不火的在線廣告服收入在其第三季度猛增至910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增加37.3%,較去年同期增加43.8%。
新浪凈利潤大幅下滑,而廣告營收仍較去年同期增長24%,達2300萬美元,占營收總額的46%,第三季度非廣告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22%。
搜狐凈利潤也有下滑,但廣告收入1880萬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1%,相較上季增長6%。
由此可見,除了網易之外,搜狐、新浪的凈利潤和非廣告收益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滑,廣告正在這兩大門戶的收益中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而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越來越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的時候,廣告成為二者最佳的契合點,廣告再次成為中國互聯網最佳的盈利模式。
在1999年中國第一次互聯網浪潮中,流量、點擊率所帶來的廣告收入,扮演網站唯一財務收入角色。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各大門戶從眼球經濟中走出來,摸索其他盈利模式:無線增值、網絡游戲、搜索引擎,它們也成為互聯網經濟的復蘇功臣。但隨著,短信收入下滑、網游走向免費,中國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似乎走了一圈后又回到起點,2006年互聯網會有更多的新的盈利模式出現嗎?人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