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依托京津筑起經濟隆起帶
"小白菜闖大北京、進奧運會。"這是去冬今春張北農民談論最熱的話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縣發揮自身優勢加速融入京津經濟圈,構筑"北廂"經濟發展隆起帶戰略在全縣上下引起的震動。在推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進程中,該縣積極主動承接京津地區資金、技術轉移的同時,瞄準京津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做好餐桌與風電文章,使該縣經濟步入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軌道。
壩上高原特有的涼爽氣候、充足光照、晝夜溫差大、無任何污染源等優越條件,造就了該縣甜菜、蔬菜、牛羊肉的純天然、高品質。該縣瞄準京津餐桌發展"農"字號龍頭產業,將資源優勢盡快轉化成了經濟優勢。天露公司在國內制糖企業紛紛倒閉的情況下,堅持科技創新、讓利與民、發揮集團優勢、發展循環經濟的經營之路,使噸糖成本降低40%,并以2420萬元的價格成功競買內蒙古工農糖業公司所有權,打造出一個橫跨冀、晉、蒙三省的大型糖業集團公司,已擁有種植基地22萬畝,所產的6萬多噸"雪錦"牌綿白糖全部進入京津市場,占消費總額的80%。"北京白菜張北制造",這是多年來一直在八里橋做蔬菜批發生意的張惠玲由衷之言。
自然錯季給該縣蔬菜提供了一個彌補京津和南方市場淡季空白的機會,該縣引導農民乘勢而上,很快形成18萬畝的種植規模,被認證為環京津"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成為首批與北京"食品放心工程"掛鉤的蔬菜生產基地。近年,該縣以棚內育苗移植戶外等方式使兩茬、三茬菜得到全面推廣,蔬菜上市時間達到120天以上,去年該縣農民直接銷售收入達3.47億元。北京蔬菜學會結合《綠色奧運蔬菜基地體系建設》項目,組織專家對該縣蔬菜基地進行全面考察,并認定該縣為北京奧運會蔬菜專供基地。針對這一情況,該縣進一步強化了菜農用藥定點審批、蔬菜入市編碼等制度,成立蔬菜協會200多個,結合"農民素質大培訓"活動對農民進行了奧運蔬菜種植與管理新標準專門培訓,利用今明兩年時間優化蔬菜種植結構以完全符合奧運需求。
為發揮傳統的畜牧業優勢,該縣以現代企業組合方式將零散的屠宰點整合為草原牧野、恒源清真食品、祥云等30多家具有特色、品牌和現代工藝的肉食品加工企業,每年向京津市場輸送10多個系列120多個品種的成品牛羊肉10萬多噸。站在"十一五"新起點,該縣將重點實施天露50萬噸、100萬噸和馬利投資1000萬美元的升級改造工程,新建集蔬菜加工、貯藏、配送一體化的企業5家,投資2億元建設高產奶牛培育基地和高品味、多品種的肉食品加工大型集團公司,實現與京津的完全融合。
該縣地處壩頭,風能資源極為豐富,經專家測定風力發電開發容量達500萬千瓦以上,全年有效風能儲量可達1436千瓦時/平方米,全年有效風速時數達5200至7000小時,多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為4級,且具有風向穩定、沒有破壞性天氣、距消費地近等不可比擬的優勢,被國家批準建設百萬級風電場基地,特別對緩解京津電力緊張、改善電力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迄今為止,該縣已與北京國投、天津博德等5家風電企業簽訂總投資273億裝機總容量300萬千瓦的建設合同,"十一五"期間預,預計可完成投資126億元150萬千瓦的建設規模。目前,該縣在確保投資8.83億元9.45萬千瓦的北京國投一、二期工程年內并網發電的同時,積極爭取20萬千瓦風電特許招標,并積極謀劃22萬千瓦雙回路輸變電站建設,以培育起該縣最大的財政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