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雅虎、網易、盛大、TOM等先后傳出欲收購全球第一中文門戶網站新浪網。對此,業界多認為新浪之所以會如此動蕩,原因是原創始人王志東當初把新浪的股權搞得過于分散的結果。
上周六,現北京點擊科技公司總裁王志東在應邀參加“2006中國·吳江·亞洲資本論壇”時首次對上述質疑做出回應,并向早報記者敘述了當年新浪股權結構不斷分散的緣由和經過。
“如果沒有后來風險投資的介入,沒有一次次地利用資本市場力量,新浪早就‘死’掉,辦不下去了。”王志東說。
據他透露,1993年也就是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和投資方談判約定的股權比例是:四通集團占79%,管理層占21%。“但就是這個簡單的股權比例在1997年第一次風險投資進入新浪前根本沒有真正兌現過。當時的情況是,如果風險投資不進入,管理層持股就兌現不了;而不兌現的話,我們的投資就肯定要撤回。在這種情況下,21%的持股比例獲得兌現。但兌現的代價就是在幾個月后引入了40%左右的風險投資。”
他表示,通過這部分風險投資和原有的投資加上管理層持股,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相互制約的體制。如果沒有這個體制,四通利方和后來的新浪網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四通利方發展到新浪網的過程也就是不斷調整發展方向、不斷借助外力、不斷變化資本結構和人才結構的過程。
“至于2001年以后到現在,如果說新浪出了什么問題的話,那么主要就是這種調整出現差錯的緣故。”王志東說。
他同時告訴早報記者,對于新浪是否會被并購目前還很難預測,也很難判斷并購是否會對新浪產生何種影響。“關鍵要看是誰來并購。”
據悉,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于1993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1997年,美國三家風險投資公司首次對四通利方投資650萬美元。1998年,四通利方并購華淵網,成立新浪網。四通利方在新浪網中占60%,華淵網在其中占40%。1999年4月,新浪完成第二次私募,獲國際融資2500萬美元。當年11月,新浪又完成一次超過6000萬美元的融資。至此,新浪的股權結構日益分散,當時身為CEO和總裁的王志東從當初持股21%不斷稀釋到6%,最終失去對公司的控制,并導致出局。業界大多認為,正是這一點為以后新浪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從2003年起,坊間傳出雅虎、網易、中華網等欲收購新浪的消息。去年2月19日,盛大網絡突然宣布斥資2.3億多美元,購得新浪19.5%的股份,震驚業界。最近,又傳出Tom集團將通過購買盛大持有的新浪股票入主新浪。一時間,關于新浪將被并購的傳聞此起彼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