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界小企業融資服務洽談會暨宣傳周活動受到關注的程度超乎人們想象——— 金融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6月19日,上海展覽中心,“上海銀行界小企業融資服務洽談會暨宣傳周活動”在這里舉行,20家中外資銀行推出的系列小企業融資產品服務吸引了上海33萬多戶小企業主的廣泛關注。
在此會場同時舉辦的還有兩個大型的講座,一個是由上海市政府舉辦、由財政局和科委等各部門參與的“中小企業政策座談”;另一個是由上海市銀監局主辦、各商業銀行參與的“中小企業金融系列創新”,這兩個講座在不同方面如擔保政策、資金扶持、適合中小企業的產品設計等內容吸引著與會的小企業主。
在小企業貸款剛剛走上破冰之旅的形勢下,由上海銀監局、上海市經委和上海市金融服務辦等部門聯合舉辦的這一展覽,旨在宣傳上海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集中展示上海銀行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品牌和產品、普及小企業金融知識、探索培育上海都市型小企業發展之路。上海銀監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洽談會在全國尚屬首次。
一個大有潛力的市場
在會場,記者見到民生銀行上海分行中小企業金融部的負責人,這位頗有實踐經驗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小企業貸款已經成為轉型中商業銀行的一個大有潛力的市場和重要的利潤點。他說,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型企業直接融資的機會將越來越多,對銀行的資金需求在下降,商業銀行必須轉變觀念,從為大企業服務轉變為主動為中小企業服務,從而獲得新的市場空間。
針對目前關于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成本高、盈利難”的傳統觀點,這位負責人認為,銀行本身就是管理風險的企業,因為害怕風險而不給中小企業貸款,是無所作為的行為。民生銀行的實踐證明,只要能夠深入了解客戶,幫他們設計貼近其需求的產品,并幫助他們控制風險,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是完全可控,并且盈利是可觀的。
據介紹,銀行給大企業的貸款利率一般是基準利率或是低于基準利率的10%,而給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則一般是基準利率上浮20%—25%,這樣,就提供了高于大客戶30%左右的盈利空間。而且給小企業的貸款基本上都是有抵押的,自然降低了銀行風險。
說到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專注中小企業的外商獨資銀行————德富泰銀行企業融資部市場總監朱靖告訴記者,2002年德富泰銀行沒有轉型前,2001年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20%—30%,在專注做中小企業貸款后,不良貸款一直保持在零的水平。
有關專業人士指出,中小企業融資實現破局表現在,隨著銀監會《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的出臺,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工作開始轉變,各大商業銀行總行和分行都成立了中小企業金融部。同時,中小企業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給了銀行啟動新市場的動力,這都給中小企業融資難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
作為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小企業金融業務部的副總經理楊勇說,他找到了工作的興奮點。隨著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工作的徹底轉變,從2004年開始啟動的中小企業貸款從今年開始有了快速的發展,他給了記者一組數字,2003年至2004年,工行上海分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是21.8億元,2005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0億元,今年該行前3個月的貸款余額達到了85.3億元。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的情況是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態度轉變的一個縮影,上海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表現在上海銀行業對小企業貸款業務的觀念實現了根本轉變,產生了發展該項業務的內在動力;部分商業銀行已初步搭建了小企業經營管理的框架,并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些經驗;通過輿論宣傳和加強溝通合作,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小企業貸款、聯手改善融資環境的氛圍。至2006年3月末,全市中資銀行對小企業各項貸款余額1293.31億元,比年初增加103.5億元,但只占同期中資銀行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的9.3%;表內外授信總額1450.24億元,比年初增加113.56億元,授信小企業數量已達19099戶,比年初增加506戶。
盡管如此,小企業貸款占銀行全部貸款的比例仍不到10%,這一事實說明小企業融資服務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會的上海東慶果林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蓓蕾和上海廣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海毅兩人都告訴記者,他們的公司成立以來,因為抵押和擔保問題,都未能從銀行拿到貸款,資金已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瓶頸問題。
“單個中小企業具有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貸款需求急、金額小、需求頻繁、不確定性高等特點,這些因素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融資意愿。重要的是,外部因素上由于缺乏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社會信用體系、法制建設不健全等造成企業的信息風險、信用風險,加上商業銀行本身尚未形成有利于中小企業貸款的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沒有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這些都成為阻礙中小企業貸款發展的桎梏。銀行并不缺資金,缺的是一種好的放貸機制、好的放貸外部環境。”楊勇這樣認為。
一個尋求突破的市場
有關專家指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涉及到內外部因素兩個方面的突破。
內部因素上,高度重視此問題的銀監會已要求銀行業在小企業融資業務方面進行“六項機制”創新,這些機制包括:
————利率的風險定價機制。銀行根據風險程度確定相應利率,以足夠利差彌補小企業貸款風險;
————獨立核算機制。小企業貸款業務有特殊性,應對小企業貸款業務進行獨立的成本和利潤核算;
————高效的貸款審批機制。簡化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審批程序,減少貸款審批層級,以適應小企業貸款業務“小、頻、急”的特點;
————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制定風險防范與正向激勵并重的業績考核評價辦法,充分調動小企業信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專業化的人員培訓機制。在減少貸款審批層級的同時,必須在各業務環節配備專業的、有經驗的業務人員,注重對業務員工的專業化培訓; ————違約信息通報機制。注意收集和掌握惡意違約客戶相關信息,并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定期通報,防范風險,改善信用環境。
有關專家表示,必須盡快建立個人和企業的信用體系以及企業的評級征信機構。要通過法律和制度建設,讓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業的稅收信息等通過這些信用體系可以搜集、處理,并按照有償的原則提供信用信息服務,來減低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時必須面對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問題。
在上海銀行界融資服務洽談會上,各銀行的推介吸引了廣大小企業主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