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優惠政策將叫停 有些外資企業名義上是工業投資,實際上是拿到了地皮后轉向房地產開發,而地方政府為了GDP和完成招商引資計劃,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幾大部委正在聯合制定政策,明令禁止各地方政府再出臺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優惠政策,并要求已經出臺的政策要立即開始清理整頓并加以糾正。
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透露,這個規定來自于幾大部委聯合會簽的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文件,本報已經在7月17日的頭版和A3的相關文章中作了詳細報道。
上述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對外資設限的文件已經會簽完畢,今后中央將收回地方政府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政策優惠權。“就是要實行規范化管理,與內資企業一樣待遇,沒有任何優惠政策。”
據商務部的數據統計,2004年,房地產業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共1767家,合同外資金額為134.8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50億美元。房地產業已連續幾年成為僅次于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行業的第二大外商投資行業。
“中國現在對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行業,基本上不設防,外資現在嘗試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還沒有到大規模進入的嚴重狀態。”在此前的“2006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鐘偉教授稱,希望出臺房地產方面對外資不利的政策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認為:“在外資企業已經享受了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的情況下,應該取消其他的優惠政策,實行國民待遇原則。”
張平向本報記者表示,對于外資的優惠政策是必須以FDI(外商直接投資)形式的投資,而在一些地方開發區中,有些外資企業名義上是工業投資,實際上是拿到了地皮后轉向了房地產開發,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GDP和完成招商引資計劃,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目前,各地對外資房地產企業的優惠政策涉及了土地、貸款、稅收等多方面。盡管內外資所得稅的兩法合并一直呼聲很高,并已經計劃在8月份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但各地還有其他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除了明令要求各地方政府不能擅自出臺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優惠政策以外,對于已經出臺的、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優惠政策,還要立即加以清理整頓。為此,幾大部委都在制定相關政策和操作細則。
但該人士也表示:“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除了有中央的政策,還得有地方的配合政策,而這方面,中央和地方也存在著利益博弈。中央要擠掉房地產泡沫,地方為了GDP政績大力支持房地產企業,就形成了矛盾。”
所以,張平認為,諸多方面的優惠政策都應調整,效果還取決于地方的執行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