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永樂股價齊飛 蘇寧、大中何去何從? 大中急調智囊團閉門商討對策
一個月前,國美和永樂的股價曾在百思買并購五星的“沖擊波”面前無奈下跌。然而,昨天,在合并引發的無限遐想中,兩家公司的股價卻猶如坐上云霄飛車,在香江股市一飛沖天。昨天,復牌后的國美電器大幅飆升8.66%。而此前一直低迷的中國永樂股價更一度大漲超過14%,達到2.34港元,并在最終收盤時收獲11.22%的增幅。
市場似乎已經初步認可了這起并購,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蘇寧和大中的壓力。記者獲悉,昨天下午,大中電器緊急召開閉門會議。是臣服于這艘零售“航母”,還是發起新的合縱連橫?這似乎已經成為其他零售商必須面對的問題。
花旗、美林報以掌聲
國美和永樂的合并將最終提升中國零售業。昨天,這幾乎成為國際投行的一致判斷。雖然對新公司的短期盈利狀況持保守態度,但對收購本身國際投行卻報以足夠的掌聲。
將持有合并后新公司2.4%股份的摩根士丹利認為,國美與永樂的合并交易將促進內地電子零售業盈利能力的改善。
美林證券認為,這項交易可令國美2007年每股盈利預測提升約7%,并將國美評級由“中性”調高至“買入”,目標價為7.65港元;ㄆ旄墙o出了9.25港元的目標價,并稱“如果中國永樂營運支出可減少50個百分點,估計國美2008年每股盈利可提升7%”。
家電市場將被重估
企業間并購的成功案例不足1/3。因此,投行對此次合并前景的樂觀估計無疑是建立在雙方成功磨合、達成協同效應的基礎上。
而這背后其實還有期待中國家電連鎖版圖重繪的激動。摩根士丹利的證券報告認為,國美與永樂的合并將會刺激內地零售業的整固,從而令業界競爭變得理性化,有利于資源配置。這使得如何分享行業變革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成為投資者眼前的頭等大事。
在競爭對手的高度警惕中,雙方的并購能否舒緩市場競爭仍然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但通過并購,國美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將由9%上升至14%,而拿下永樂盤踞的上海后,在京滬的市場占領將超70%的國美,其潛在價值必然將被重估。
蘇寧、大中何去何從?
不過,當國美永樂為資本市場的歡呼而信心爆棚時,競爭對手的神經卻因此繃緊。25日,國美董事長黃光裕暗示不排除和蘇寧合作的可能,并稱“股權置換一直是大家在探討的話題,現在國美和永樂達到了一定的默契,就先走一步”。
對此,蘇寧華北地區總部執行總裁范志軍昨天首次代表蘇寧明確表示:“蘇寧不可能與國美永樂合并!”
范志軍的理由是,蘇寧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都是本土基金,屬于典型的內資企業。而國美和永樂則分別通過在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注冊外資企業,然后以境外資本投資回購國內資產。雙方任何合并都要面臨法律上、政策上難以逾越的障礙。而在資本實力上,蘇寧的凈資產為24億多元,而蘇寧180多億元的市值甚至是國美永樂市值的總和。“國美雖有并購的欲望卻沒有并購的資本,蘇寧雖有并購的能力卻沒有并購的欲望”。
與蘇寧的主動防御不同,更多的企業卻仍在矛盾中煎熬。記者獲悉,昨天下午,一個“智囊團”已經低調進入大中,直至下午5時,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參加的閉門商談仍在繼續。此前一天,得知已被永樂放在“次要”位置,大中曾表示與永樂的合作將重新商定。但是,面對強敵,大中獨自為戰似乎已無可能。(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