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金融創新先行一步 利于北方經濟振興 金融單位探索管理新模式 創新服務濱海新區
銀行業借濱海新區揚帆
發揮中央銀行職能作用 推進天津現代金融業

圖為天津濱海新區金融街。
聚焦:金融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這里是中國遼闊經濟版圖的又一個增長極——天津2270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區。
9月,距中國金融業加入世貿組織的五年過渡期結束還有3個月,全面對外開放的機遇即將來臨。
9月,在新區連續召開3個有關金融改革創新的會議——9月5日—6日外資銀行考察座談會、9月9日金融改革創新峰會和9月23日全國信托業第二屆峰會論壇。此刻,“建設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參與經濟全球化”是濱海新區3個會議主旨的聲音。
“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出自國務院今年5月26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這一“原則”,在3個會議上被高層官員多次引用,全力落實。
“通過先行先試,為國家探索總結金融改革發展和綜合體制改革的經驗,同時為濱海新區的發展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礎,以金融服務業的發展促進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茅強調。
使命:不同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政策優惠和資金投入之路在這里轉向制度、機制創新
今年4月,國務院批準濱海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使濱海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后中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浦東新區不同,天津濱海新區在開發開放進入國家戰略全面推進之際,就將綜合改革配套試點列為最重要的任務,也是給濱海新區最大的政策。
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目標的確定,與過去實行經濟特區、沿海開放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更多的是要依靠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用新思路破解發展過程中的難題,用新舉措拓展各個領域內的創新和發展,“這也是中央給予天津濱海新區全國綜合改革試驗區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張茅作出清晰的闡述。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努力,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完成,于9月初上報國務院,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后盡快實施。
思路:由金融改革引領其他改革,直接融資、綜合經營、外匯管理、機構體系改革四箭齊發
國務院《意見》里將金融改革創新作為近期工作之首,由金融改革帶動和引領其他方面的改革。據了解,天津濱海新區的金融改革創新近期將從直接融資、綜合經營、外匯管理、機構體系四方面突破。
在發展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方面,新區將在搞好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基礎上,鼓勵發展各類產業基金,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基金,進行房地產投資信托試點,發展集合資金信托業務,把天津逐步建成我國產業基金發行、管理和交易中心。
在開展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方面,天津將允許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在天津設立機構辦理證券、保險、金融租賃業務;允許保險企業集團或以保險業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到天津成立機構辦理銀行、證券業務;整合天津現有各類地方金融企業股權,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參股銀行、保險、證券等企業。
對于外匯管理改革,新區通過改進外匯經常項目監管方式,放松資本項目下外匯管制,擴大外匯使用,放寬人民幣購匯和開辦離岸金融業務等措施,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進行嘗試。
在創新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上,擬論證并組建主要為低收入者提供貸款購買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住房信貸銀行,組建為先進制造加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服務的金融租賃公司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服務公司。
引擎:濱海新區將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為北方經濟振興提供撬點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各項改革的腳步不斷加快。中外金融機構紛紛搶灘試水,著手調整在新區的業務布局,尋找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和增長點。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也紛紛研究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匯豐銀行的專業人士預測,這里將成為21世紀新階段改革的“楷模和典范”。
長期從事金融業領導工作的天津市市長戴相龍認為,濱海新區的金融改革創新就是要在重大金融改革上先行先試,在金融改革的難點、重點方面攻堅突破,目標是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建立與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金融體制。
南開大學金融學系主任馬君潞教授認為,重大金融改革在濱海新區“先行先試”,為北方經濟振興提供了一個撬點。先行一步的優勢有利于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及環渤海地區的合力,解決我國經濟“南高北低”差距的不平衡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