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和中小企業越走越近
12月12日,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本報聯合主辦的中國中小企業融資論壇圓滿結束。多家銀行、擔保公司、中外中介服務機構與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家中小企業代表齊聚 一堂,就共同關心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研討。
改革發展的今天,中小企業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已有目共睹,然而,多年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卻依然不能得到解決。在90%以上的企業依然通過銀行融資的現實情況下,如何順利從銀行得到貸款自然備受企業關注。
信用缺失,企業融資的最大瓶頸
中小企業貸款難其實是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急需資金得不到貸款;另一方面,一些銀行有大量資金卻貸不出去。同時讓許多企業感到困惑的是,明明自己的項目非常好,卻仍然得不到銀行的認可,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
但從銀行角度看,發放的每一筆貸款必須考慮風險。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抵質押物作擔保,銀行就要看企業的信用。
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介紹:“在市場經濟國家里,盡管存在抵押、擔保、保險等多種防范貸款風險的手段,銀行信貸管理最基本的信條仍然是一個古老的原則:過去的事情將來還要發生。銀行發放信用貸款,不是僅僅看項目的好壞,還要通過觀察企業的長期信用狀況來決定是否發放,發放的額度也是根據企業信用的積累逐步增加的!
陜西泰龍生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光輝對此深表認同。他擁有3000萬元自有資金,57畝廠房用地,環保評估報告獲有關部門通過,準備生產的固體、液體果糖產品屬高科技,未來前景看好,惟一缺少的就是信用。這惟一的缺憾使他無法從銀行貸款,幾千萬元的資金缺口沒有著落。
“要么加大股東投入,要么擴大股東數量”,周光輝顯然對這兩條路都不情愿。
國家開發銀行在浙江臺州進行微小企業貸款項目試點時發現,90%的貸款人竟然從沒有從銀行貸過款。渣打銀行北中國區銷售總監林振國也呼吁企業不要滿足于“自給自足”,要盡快與銀行建立信用關系。因為企業一旦需要從銀行融資時,沒有信用記錄將大大降低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正是因為企業信用的缺失,銀行目前發放貸款時幾乎沒有信用放款,大多要求企業提供抵質押物。而將近折半的抵質押物也基本上宣告許多企業從銀行融資基本是死胡同一條。
“要從銀行貸5000萬元,我就要拿出一億多元的抵押物。”周光輝無奈地說。
事實上,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目前,企業的許多有形、無形資產還不能作為抵質押物。同時,“過分強調抵押物無濟于事,客觀上把銀行當成了當鋪。銀行畢竟不是專業公司,一些抵押物同樣潛藏著巨大風險。”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專家王君如此說。
打開制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信用瓶頸,企業獲得貸款的機會就會大增?上驳氖,目前一些銀行已經就企業因信用缺失或信用記錄不足而造成的貸款難問題進行探索。
深發展供應鏈金融在業內受到關注,核心就是在企業信用上有了實質性突破。他們用核心企業或產業鏈的信用提升單一企業的信用,幾乎不考慮單一企業的信用或抵押物。深發展企業關系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梁超杰介紹說:“我們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關注點是企業做什么,在哪做,跟誰做,做得怎么樣,然后進行綜合評定,決定是否進行放款。”
共同利益,推動理念更新
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愿望很強烈,中小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愿望也很強烈。兩種強烈的愿望可以產生“共振”,并有可能帶來強大的效力。
一方面,各類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如饑似渴。山西運城禮儀公關專修學校為擴大規模,兩年來一直謀求從當地銀行貸款。董事長陳英俊說:“先后有幾家中介公司找上門來說可以幫忙從銀行貸到款,結果卻被騙了80多萬元!
因為無法得到銀行貸款,許多企業轉而投向民間高息資本,也有不少像陳英俊那樣因急需資金而上當受騙,甚至血本無歸。
而另一方面,不少行長談到近幾年我國銀行業的顯著變化時,幾乎都提到了觀念的變化:即從過去盲目求“大”而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和效益的提高,因為大部分銀行都有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教訓。
也正是這些觀念上的轉變,使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發展中小企業業務不再是簡單應付,走走過場,而成為他們內在的需求,成為他們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重要手段。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利益交集點越來越多。
許多銀行正按照銀監會開展小企業業務的“六項機制”要求,從定價、人員、風險管理等各方面,遵從中小企業業務特點和規律,切實將中小企業業務納入到核心業務認真對待。
在由本次論壇組委會評選出的十家“最佳中小企業融資方案”中,中小銀行就占了七家,其中有交行的展業通、光大的陽光呵護計劃、華夏的助長產品服務方案、深發展的供應鏈金融、興業銀行的“金芝麻”、北京銀行的“小巨人”和徽商銀行的系列服務方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小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和深度正在提升。
據華夏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王耀增介紹,該行成立之初,就將支持中小企業作為銀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和網絡銀行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去年引進德意志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時,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其在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的經驗。目前,中小企業客戶數量占全行對公客戶數量的94%,信貸投放占全行信貸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我國股份制銀行的中小企業業務幾乎都占公司業務的半數以上份額,并明確提出將中小企業業務作為戰略重點。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目標定在中型客戶,深發展提出作貿易融資專業銀行,浙商銀行從兩年前成立之初就將小企業作為特色業務。
服務中小企業,銀行尚有提升空間
央行副行長蘇寧透露,央行鼓勵商業銀行研究并提供諸如買方信貸、金融租賃、打包貸款、無抵押小額貸款、應收賬款抵押等金融產品創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利易寶”是光大銀行總行營業部在總行陽光呵護計劃的基礎上,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設計的融資方案,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手續更簡便。
前幾年汽車貸款出現的大量不良貸款讓許多銀行至今仍心有余悸,目前,在京的各銀行幾乎全部停止了汽車貸款業務。光大銀行總行營業部卻專門為北京市運營出租車公司設計了“出租一貸通”,出租車司機持有儲蓄陽光卡即可按月還款。他們也正在學習國外先進銀行在應收賬款抵押業務方面的成功經驗。該部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只要有合適的企業,準備隨時推出此項業務。
深發展方面表示,要成為中國最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今后還要不斷完善、充實供應鏈業務,力求物流暢順,供應鏈條穩定。此外,該行的未來貨權質押開證業務,即應用了未來貨權概念,在沒有其他抵質押物或擔保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在該行開立進口信用證,在使用銀行信用、大幅降低企業資金占用的情況下促成貿易成交。
興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受益權質押貸款,是以客戶持有的該行本外幣理財產品受益權為質押開辦的信用業務。
隨著這些銀行中小企業業務的日趨多樣化,以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受到銀行的眷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