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定位模糊 郵政儲蓄銀行近期難掛牌
銀監會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正式批準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業,這家將最終取代交行現有位置的中國第五大商業銀行獲得了最后的“準生證”。但業內專家表示,定位模糊、信貸經驗缺失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特殊性這三道“坎”,將考驗郵政儲蓄真正變身商業銀行的實際進程。
“批準開業并不等于掛牌營業,上海地區何時掛牌、如何開展業務等問題,上面都還沒有明確指示。”上海郵政儲匯局一位人士昨日告訴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由于牽涉到郵政與郵儲分家、郵儲獨立清產核資、人員配備等問題,短時間內看不到上海地區郵儲網點全面翻牌郵儲銀行的可能性。
銀監會2006年6月批準籌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并要求在6個月內組建完成。銀監會在歲末“守信”批準郵儲銀行開業,顯示了銀監會推進郵政儲蓄改革的決心。
銀監會表示,郵儲銀行的市場定位是,充分依托和發揮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但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銀監會給出的上述郵儲銀行市場定位不夠清晰,并沒有切實解決郵儲銀行將來“如何生存”的關鍵問題。另外,在目前沒有對郵政普遍服務的公益角色與盈利角色進行科學的劃分與量度的情況下,把目前具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郵儲貿然推向市場,存在風險隱患。
“郵政儲蓄變身郵儲銀行,最重要的條件是具備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但信貸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建立的,制度、人員、經驗都需要時間與市場檢驗。”一位金融學者表示,由于缺乏審貸經驗,又有放貸壓力和沖動,郵儲銀行在無市場經驗的情況下大量放貸,很難避免出現大量壞賬的風險。
資深銀行業內人士陳德沛則表示,銀監會剛剛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門檻進行大幅度調低。同時,隨著內地金融市場對外之門漸開漸大,外資銀行早已對農村金融市場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現在再加上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及其服務于‘三農’的政策導向,農村金融市場在資金面上勢必形成明顯的‘賣方市場’,在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監控機制尚未成熟,或有關部門并未足夠重視的時候,會不會造成混亂的局面呢?”陳德沛表示,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須防止欲速則不達,過猶則不及,相關政策必須跟上!
早報記者 毛明江 訂閱東方早報請登陸東方早報網站或撥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優惠多多、實惠多多、資訊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