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能接最后一棒 長期低迷數年之久的股市,在去年末到今年初散發著春天般爛漫的氣息。近“150%”的投資回報率,讓眾多股民賺了盆滿缽滿。所有關于財富的猜想似乎在“大牛市”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印證和實踐。證券所內攢動的人頭,演繹著股市一幕幕悲歡喜劇。
銀行在近期開通的眾多靈活理財的業務,如“隨借隨還”、“開放帳戶”等,原意在于幫助人們能夠讓手頭有限的資產“流動”起來。然而這波股市行情的高回報誘惑,促使眾人不惜挪用貸款進入股市淘金,更有甚者借用典當房產來獲得短期套現。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形象地說道:“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資本對于利潤的追逐,如果不及時疏導,難免瘋馬失韁,最終不可收拾。
早在樓市投機泡沫高漲的時候,就有經濟學家告誡,金融風險評估是一道高壓線。把好銀行信貸關,才能掌控樓市風險。如果銀行對信貸資金的使用監控不當,將會大大影響到貸款回收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不良貸款可能隨時增加。此外,對資本市場來說,大量信貸資金進入亦會造成資本市場的無序,從而累積更多風險。
專家介紹,關于防止資金進入股市的舉措,近期各部委都有所行動。國資委日前也下發了關于禁止國有資金進入股市的命令。
嚴防企業或個人違規挪用貸款進入股市,已被列入2007年上海市貨幣信貸工作重點之一。日前,央行上海總部召開會議部署2007年貨幣信貸工作。央行上海總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高度重視防范信貸風險,重點防范基建貸款、房地產貸款等長期貸款的風險,關注住房信貸產品創新及其對房地產信貸質量的影響,防止不良貸款反彈。
大家都知道擊鼓傳花的游戲。很多時候,炒房或者炒股就像是一群人在玩擊鼓傳花,誰都在賭最后一棒會傳到別人手上,而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但無論如何,這“最后一棒”的風險不能轉嫁在銀行身上。
再借用世界七大投資專家之一的“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告誡讀者:“我們都會有恐懼和貪婪,關鍵在于當他人恐懼時,你要變得貪婪;當他人都貪婪時,你要開始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