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企業年金市場急待挖掘
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企業年金每年的新增數額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到2010年估計能達到一萬億元的規模。到2030年,中國的企業年金總規模將高達1.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企業年金市場。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國內企業年金市場的規模尚不足千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中保太平———富通企業年金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要想企業年金獲得大發展,在短期內仍只能是金融證券保險機構、有關政府部門以及部分學界人士的一相情愿。一個巨大的企業年金市場現面臨著無人挖掘或者很難挖掘的局面。 八千億的養老空賬 難以填補 如果說一萬億的企業年金市場是一個巨大的金礦的話,那么八千億的養老空賬則是一個無底的黑洞。 去年,有媒體報道目前國內個人養老金賬戶已經出現八千億的空賬。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左學金最近表示,由于我國目前出現在個人養老賬戶上的八千億空賬,還只是賬面上能夠看到的,未來三到五十年間,我國養老金賬戶的收入支出流將呈現數量級的增長,而這也可以解釋保險監管層需要用商業養老來補充社保體系所不能承受的支付壓力。 據了解,我國目前的養老體系采用的是社會統籌養老、個人購買商業養老險以及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三支柱的形式,但是這三支柱首先出現了社會統籌養老“短板”問題,而且這條腿在未來相當的時間內還將制約整個養老險市場的發展,而個人購買商業養老和企業年金補充養老都面臨著發展不足的問題。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此次研討會上稱,作為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社會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商業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商業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已經在目前的保險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表明,在社會統籌養老目前不能滿足未來日益增長的國內養老壓力,只能靠其他商業保險來補充,企業年金形式的補充養老保險極有可能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 鄭功成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年金。真正的企業年金是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公平的競爭環境下,由企業自主選擇員工福利的戰略。 企業年金市場制度缺陷 急待解決 據了解,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突出的問題是,迄今不僅參與的企業和員工人數比例很小,且已經建立起企業年金計劃基本上是大型壟斷性國有企業。壟斷性國有企業憑借的是壟斷地位,它占據著可以利用國家公共資源的有時,企業本身的高工資加上企業年金,對其他類型企業來說,實際上擴大了勞動者的待遇不公和拉大了社會分配。 鄭功成表示,發展企業年金特別需要理性判斷,同時理性選擇促進企業年金發展的合理政策取向,分清促進企業年金發展中需要采取措施的輕重緩急。 來自國家勞動保障部養老保險司的蔡振紅稱,由于我國的企業年金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相關政策不完善,實際操作不規范等問題,目前尤其需要在兩方面著手解決問題。其一是政府針對企業建立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針對央企的稅收政策一直未出臺,另外中小企業年金制度還處于空白,急需研究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年金制度;其二是社會保險經辦和行業經辦企業年金的機構應逐步退出企業年金市場,對薄公堂原來管理的補充養老保險進行移交,轉給獲得資格委托專業機構管理企業年金。 據了解,目前國家勞動保障部已經明確要求,在今明兩年由企業或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企業年金必須移交給專業企業年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運作。 在我國目前的企業年金舞臺上,存在著一個奇怪的現象,充當配角和觀眾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和監管當局一直為國內企業年金發展干著急,一些專家只能在制度設計上獻計獻策,作為企業年金主體的企業與勞動者似乎并不著急。 因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明確表示,在企業年金發展上,優化企業年金制度設計將變得愈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