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納斯達克在苦苦等待十三年后,終于在華“落地”。昨天,納斯達克對外宣布,作為納斯達克在中國總部的北京代表處正式獲得北京市工商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開始對外營業。
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介紹,納斯達克之所以等待十多年時間才正式在中國營業,主要原因是納斯達克開放的市場化行為早于中國政策和市場的需求。
徐光勛稱,納斯達克期待各個行業的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非僅僅只是高科技公司。徐光勛預測,明年赴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所屬行業將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和高科技等領域。
不容忽視的是,當納斯達克在華呈加速度發展的同時,其競爭對手紐交所和英國、韓國和新加坡等證券交易所都紛紛來華爭奪企業資源。讓徐光勛遺憾的是,阿里巴巴和巨人網絡都“拋棄”納斯達克,分別選擇香港聯交所和紐交所。針對中國創業板推出時機已經成熟和中國政府希望吸引海外公司在A股上市等將帶來的挑戰,徐光勛表示,這并不會影響中國企業去納斯達克上市的熱潮。徐光勛甚至透露,納斯達克自身也正在考慮是否能夠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可能性。
截至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52家中國大陸公司總市值達570億美元。今年以來,已經有19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徐光勛透露,還有更多公司正在準備去納斯達克上市,預計今年年內肯定會突破20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若按照這樣的速度,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超過以色列,成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